松滋说鼓子 唱红艺术人生

21961 0 2013-9-26 08:33 发布者: Hox 原作者: 杨东鲁

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多次与相声大师夏雨田同台演出;曲艺名家、湖北省曲艺团团长陆鸣拜其为说鼓子老师;湖北大鼓王牌张明智特邀其担任从艺40年专场演出客串。他就是松滋曲艺大腕沈兴亚先 ...
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多次与相声大师夏雨田同台演出;曲艺名家、湖北省曲艺团团长陆鸣拜其为说鼓子老师;湖北大鼓王牌张明智特邀其担任从艺40年专场演出客串。他就是松滋曲艺大腕沈兴亚先生。
 
2004年3月,65岁的沈兴亚先生应荆州电视台之盛邀,为“春天垄上行大型三下乡活动”创作并演出松滋说鼓子《松滋古乐礼仪乡》之后病倒了。在创作排练《松滋古乐礼仪乡》之时,他就感到周身疼痛,剧烈咳嗽,但他强忍病痛,坚持到3月18日演出圆满成功后才到松滋市人民医院检查。诊断结果:肺部肿瘤。到武汉确诊——癌!消息传开,松滋演艺界震惊了!松滋的千千万万说鼓子迷们揪心了!抢救沈兴亚先生,抢救他的艺术生命,抢救他的艺术遗产!——文艺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于是,笔者作为一名专业文史工作者,走近了沈兴亚先生,走进了他的艺术世界,走进了他的说鼓子人生。
 
崇拜艺人,沈家棚出了个小戏迷
 
沈兴亚先生祖居洈河下游——纸厂河北岸的沈家棚。沈家棚聚居的沈姓大家族,香火旺盛,星宿辈出。祖父沈绣生画得一手好画。据传老城县衙门前的石刻九鹤盘松就为其所画。从沈家棚走出的沈毅然,解放后担任了时任国家主席董必武办公室的第一任秘书,许是董老与沈家有缘,另一位从沈家棚走出的沈德纯还担任了董老办公室主任。   
 
公元1940年冬月十四,沈兴亚呱呱坠地。这一年是龙年,果然沈兴亚后来成了遨游松滋艺海的一条蛟龙。
 
人生有运,生要逢时。在沈兴亚出世前,他们家从纸厂河北岸迁到了南岸纸厂河镇上。
 
沈家老母亲于2004年仙逝,享年87岁。在其母80寿辰时,沈兴亚用六句顺口溜记述了他的家世: 
 
五块光洋过纸河,
小本经营谋生存;
一个簸箕一张凳,
一条扁担八根绳;
父亲出身旧军人,
肩挑日月从头奔。
 
其父亲沈继祥(原名樊梦麟)祖籍陕西,因被抓壮丁随部驻扎纸厂河镇,常前往观其祖父作画,遂与其母沈继珍相识,结为秦晋之好。
 
沈兴亚为国家二级演员,但最初仅有小学文化。他13岁于纸厂河小学毕业,曾担任过松滋教育局副局长的向常征是其班主任。小学时,沈兴亚对算数不感兴趣,喜语文、美术,尤好音乐。
 
纸厂河镇因历史上造纸闻名,集贸市场活跃,民间文化繁荣,在解放初民间演出活动仍彼伏此起,络绎不绝。来的多为湖南剧团,演出的也多为传统剧目《梁祝》、《孔雀东南飞》之类。小时候的沈兴亚最崇拜艺人。每每有剧团来到,沈兴亚便如获至宝,也如鱼得水。剧团到哪里他跟到哪里,剧团演一场,他看一场,忘记了上学,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归家。有时候,其父母不得不四处找他。小戏迷迷得深,迷出了道道,以致几场演出下来,他竞把台词、唱腔记得烂熟。为了赖票,他还使出了绝活,就是学剧团的演员唱戏。他觉得马戏尤其好玩。镇上来了马戏团,他更是着迷,不仅看戏,还与戏班里漂亮的女演员混得烂熟,甚至成了剧团的编外演员,戏班的姐妹们称他是“精怪的小戏迷”。
 
小学毕业的沈兴亚参加了镇上的业余文艺宣传队,饰演《孔雀东南飞》里的相公。他的表演惟妙惟肖,当时在纸厂河就任松滋第六区区长的查远澄看了他的演出后大加赞赏。1955年12月,沈兴亚被推荐参加县里的汇演。汇演结束后,他看到县政府门前有一张招干告示,遂报了名。考题就是一篇作文,题目是《你参加革命以后》。他的作文得到了领导的赞许,被录用为国家干部,时任财贸部长的徐庆尧(后任松滋副县长)安排他到所属的棉花采购组当储运工。他不愿意,要求当上了通讯员。他是当时颇受县领导喜爱的两名通讯员之一。工作之余,他的理想是当演员,遂对徐庆尧同志提出要求到文化馆。当时,正值松滋成立京剧团,徐庆尧同志便介绍沈兴亚到了松滋京剧团。从此,沈兴亚步入了专业艺术生涯。这一年是1957年。
 
结缘说鼓,古乐乡出了个大明星
 
进入松滋京剧团,是沈兴亚先生人生的一大转折。鸟飞高天,鱼跃阔海,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沈兴亚拜能者为师,悉心学艺。早在进人松滋京剧团两年前沈兴亚就结缘并迷上了松滋说鼓子。1955年一次县里汇演,他听街河市参加汇演的王洪宽(曾担任街河市文化站站长)演唱了松滋说鼓子《相女婿》,王洪宽在县里唱了几场,沈兴亚就看了几场。几场下来,他竟然也会唱《相女婿》了。
 
谈到拜师学艺,沈兴亚忘不了老副县长刘明哲。沈兴亚在京剧团饰演丑角。1959年,分管文化工作的刘明哲副县长以县政府的名义为京剧团组织了一次隆重的拜师会。沈兴亚拜沙市京剧团团长关福寿(艺名小百岁)为师。同时拜师的还有三个人,杨至芳拜姜云霞为师,胡德芬拜蒋婉华为师,黎泽仁拜郭树鹏为师。关福寿团长是北京人,是曾经轰动过上海滩的名丑角。沈兴亚与关福寿同台演出《铁弓缘》、《连升三级》等剧目,成为关福寿最喜欢的弟子。1963年,沈兴亚在沙市京剧院演出《春草闯堂》,正值汉剧大家陈伯华到沙市演出。她看了沈兴亚的表演,大加赞赏。
 
无论是参加京剧团的演出,还是参加文化工作队下乡,演出之余,沈兴亚总忘不了他的说鼓子情结,悉心琢磨,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增加艺术储备。他利用每一次下乡的机会,学习、丰富儿时就倍感亲切的松滋方言。他把每一句乡间俚语都视为珠玑珍宝。每听到一句土话,他都要认真作笔记,要对方讲其源、释其义,直到听懂、记住、弄清来龙去脉为止。他记忆的细胞里填满了民谣、谚语、歇后语、方言、民俗。这些成了他后来创作演出松滋说鼓子的味精,使其演唱频频出彩。
 
1967年,省文化厅组织全省创作节目汇演,沈兴亚用说鼓子移植样板戏《打虎上山》引起轰动,被时任省文化厅厅长的李晓明在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誉为“地方曲艺移植样板戏的样板”。《打虎上山》还先后在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和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来参加了全国文艺调演。初试成功,给了沈兴亚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他永远也忘不了当时与著名相声大师夏雨田在武汉连场同台演出博取的阵阵掌声和满堂喝彩,及站在舞台正中谢幕的激动人心的情景。
 
1972年,文艺战线从中央到地方提出发展地方剧种。县文化局、京剧团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如何发展地方剧种,繁荣地方文艺。沈兴亚提出松滋说鼓子就是最好的地方剧种,领导则把松滋说鼓子创作和演出的任务交给了沈兴亚。沈兴亚如愿以偿,欣然领命。他创作了第一个说鼓子《柜台盛开利农花》。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由于沈兴亚有长期的积淀形成的底蕴,以致厚积薄发,一炮走红,在荆州汇演从五个参加汇演的说鼓子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取一等奖,演红了荆楚。
 
到了九十年代,沈兴亚的松滋说鼓子创作演出进入鼎盛期。1983年,他创作并演出的松滋说鼓子《苕老表》在全省百花书会上技压群芳,夺冠加冕。第二年,《苕老表》剧本同时在全国《曲艺》杂志和《湖北曲艺艺术》杂志上发表。由于沈兴亚的艺术成就突出,1987年,沈兴亚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演员,1991年6月跻身中国曲艺家协会。沈兴亚成了名副其实的曲艺明星。
 
德艺双馨,誉满荆楚的艺术人生
 
2000年,松滋市评选十大文化名人,沈兴亚当之无愧地以高票当选。这是松滋党政界、文艺界对沈兴亚的认可,是松滋人民对他们的艺术家的认可,是沈兴亚德艺双馨获得的崇高荣誉。
为打造松滋说鼓子这一曲艺品牌,沈兴亚对松滋说鼓子进行了探源,丰富了内容,创作了曲调。他认为,松滋说鼓子源于清同治年间的民间说书,只是那时无鼓,以惊堂木代替了鼓的作用,在唱法上形成了上起下收的四句调(俗称“四句头”)的风格,沈兴亚对唱法进行了创新,在“四句头”的基础上引进了数板调、民歌调、硪歌调,甚至现代流行曲调,还加入旁白,使之富于变化,曲调抑扬,婉转动听,引人入胜,令人开怀。
 
沈兴亚善于深入生活,了解社会。他利用在生活的源泉中汲取的养料进行创作,共创作小品、相声、说鼓子100余部,其中松滋说鼓子就达80余部。作为一位优秀艺人,沈兴亚时时不忘自己身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用一支笔、一张嘴歌颂真善美,鞭笞假丑恶。他所创作的松滋说鼓子《看姨妈》歌颂了一位积极响应计划生育政策的赤脚医生,《如今老王又走俏》借一位理发师之口歌唱了改革开放的新生活,《带夹带》歌颂了一位收养孤女的青年女性,《小陪客扯皮》则揭露和批判了大吃大喝的不正之风。
沈兴亚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苕老表》是以荆沙市一位全国先进照相个体工商户杨少志为原型创作的。为创作《苕老表》,他专程到沙市对杨少志进行采访,观察杨少志的外貌特征,看杨少志营业,找现场感觉,以致《苕老表》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沈兴亚视戏大如天,演出从不懈怠。他爱演、善演。在松滋每有演出,总离不了沈兴亚担纲出彩。松滋的农村、学校、会场、剧院处处留下了他演唱说鼓子的身影;党代会、人代会、政协迎春茶话会、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有他演出说鼓子;福彩现场、计划生育宣传活动、筑路工地、防汛一线有他慰问义演的精彩。他每年演出100多场,退休后,每年也少不了50多场。
 
步人人生的中晚年,沈兴亚在抓紧创作演出的基础上,致力于培养松滋说鼓子传人的工作。1985年,松滋京剧团改革,沈兴亚倡导成立了松滋曲艺队,并出任队长。他招收了10名队员当学生,认真进行传帮带,队员易晓红现在当上了当阳市艺术团副团长。在担任松滋县第十届政协委员期间,沈兴亚写出提案,力主发现和培养松滋说鼓子演员。在沈家,沈兴亚更是产生了说鼓子效应。儿子沈豆,小学一年级时就演出了爸爸根据课文《狼来了》改编的说鼓子——《说谎话的孩子》,获了奖;参军后因演出特长被分到师部宣传队任乐队队长。女儿沈萍,在松滋京剧团负责服装,业余学习说鼓子。她表演的《山旮旯里的税务官》,参加全省群星杯大赛,获得三等奖;歌颂石油公司典型的《老站长》在荆州市汇演获三等奖。其妹沈兴玉,在外贸部门工作时,演唱过松滋说鼓子《生意角》。其弟沈兴平,部队转业分到粮食部门工作,演唱过松滋说鼓子《粮粮庙里的老和尚》。其哥沈兴贵就更不用说了,他曾是松滋文化工作队的主要演员,一把创作演出说鼓子、渔鼓的好手。在沈兴亚的带动下,沈家已成了说鼓子世家。
 
1995年,沈兴亚先生退休了。高级职称,每月拿700元工资,生活很清苦。尽管如此,他对松滋说鼓子仍情有独钟,乐此不疲,花去大量精力做传帮带和创作搜集整理剧本的工作。山区刘家场的胡学芝婆婆慕名求艺,他送给胡婆婆演唱碟,教胡婆婆演技,现在的刘家场山乡,每有红白喜事,总少不了邀胡婆婆上门演上几曲松滋说鼓子。洈水镇的严老师在沈兴亚的辅导下办起了业余乐队,唢呐和说鼓子就是沈老师手把手教的。
 
1992年,中央电视台在《夕阳红》栏目拍摄播出了专题片《民间艺术家——沈兴亚》。这是沈兴亚人生夕阳的彩照。夕阳无限好,为霞尚满天。追求的人生是不老的人生。病中的沈兴亚先生不忘抓紧整理出版他的松滋说鼓子剧本专集和系列演唱碟。2010年,市文化艺术部门整理出版了沈兴亚《松滋说鼓集》,市委书记蒋鸿亲自作序。市文化局将松滋说鼓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松滋说鼓子这一文艺瑰宝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松滋的后裔,松滋的历史将永远记住民间艺术家——沈兴亚。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100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