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松滋说鼓子音乐创新

7611 0 2013-9-25 08:35 发布者: Hox 原作者: 杨启迪《松滋文化》

松滋说鼓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起源于清代同治时期。流行在松滋、公安、湖南澧县等交界的西斋洈水、街河市、杨林市、纸厂河等地的民间曲艺形式。 ... ... ... ... ...
编者按:
松滋说鼓子已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从“非遗”保护和活态传承的角度讲,应保持它的原汁原味,但从舞台表演的角度讲,可以尝试创新。以下是杨启迪先生对松滋说鼓子音乐创新的个人见解,读者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来稿争鸣。
 
松滋说鼓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起源于清代同治时期。流行在松滋、公安、湖南澧县等交界的西斋洈水、街河市、杨林市、纸厂河等地的民间曲艺形式。据史料记载,松滋说鼓子由民间说书演变而来,从拍案说书过渡到边拍惊堂木边说边唱,曲艺表演艺术家沈兴亚先生曾给我们讲过松滋说鼓子的起源:在清朝末年,由北曲南移的说唱表演形式在公安、松滋一带吸引了大量观众,松滋当时的说书人赵成云和吹响手(唢呐)的江学金合作,把说书的形式进行了改进。把惊堂木改为小鼓,以说为主,在落尾上加上两句唱腔,用唢呐吹奏曲牌打闹台和尾句落音加唢呐伴奏,形成一种独特风格的民间曲艺形式,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通过百余年的传唱和进化,形成了说、唱、击鼓的演唱形式,这种演唱形式还很古板,单调,干瘪。
 
松滋说鼓子有音乐、有伴奏的说唱艺术形式还是在解放以后。六十年代初,松滋县成立了农村文化工作队,由沈兴亚的哥哥沈兴贵当时创作的松滋说鼓子《养牛记》在1964年全省文化集训汇报演中沈兴玉演唱、省广播电台录音播放。
 
松滋说鼓子的音乐完整性说、唱、念、击、奏还是始于七十年代初,1972年由沈兴业先生创作并演唱的松滋说鼓子《柜台盛开利农花》在荆州地区专业文艺调演中一炮打响,红遍荆城,七十年代未和八十年代是沈兴亚先生创作和演唱的鼎盛时期,他把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改编移植为松滋说鼓子是他的最佳作品,音乐、演唱、表演等到方面是他在说鼓子这一创新的新起点,他给了我们音乐人极大的鼓舞和启迪。从此,松滋说鼓子这个原生态的演唱形式达到了曲艺艺术的高峰。
 
七十年代初,我在松滋县京剧团从事音乐工作时才开始接触这一地方曲艺松滋说鼓子。相伴松滋说鼓子几十载,三十年来,本人不仅见证了松滋说鼓子在音乐上的发展,也亲历参与其伴奏、创作、革新松滋说鼓子音乐之中。当松滋说鼓子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新星时,我感到兴奋和自豪,在我兴奋和自豪时,我感受更多的是回味与思考,借此,本着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理念,谈一谈自己对松滋说鼓子的音乐创新的一点体会和见解,拟与曲艺爱好者们一起探讨之。
 
一、 松滋说鼓子的音乐元素创新
 
我认为,松滋说鼓子音乐元素由以下七种要素乐段组成,即:前奏音乐、间奏音乐、念白音乐、上下句音乐、数板音乐、情绪音乐、结束音乐。这些音乐元素是我在创作松滋说鼓子音乐时归纳和应用,版权不属我,我只是在音乐创新上探索。
 
例一:说鼓子前奏音乐
 
音乐是有语言的,语言又伴随音乐之中,前奏音乐体现了主题,主题展现了内涵。说鼓子的前奏音乐在七十年代听起来我认为较平淡,音乐缺对应性,音乐情绪没有反应主题,调性不统一,这是我的看法,要有主旋律,要有音乐属性。
 
简述:前凑音乐的调性不需转换,但可根据演唱者的声调来定调为宜。
 
例二的前奏音乐接唱应是一气呵成,旋律流畅,琅琅上口,复句韵味浓,渲染了地方说唱特色,第四乐句的音乐借鉴了湖北大鼓音乐的元素,加之本土音乐特点很默契,可谓是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又在上下句间奏音乐中松滋民歌旋律上下呈现,显得优雅、耳熟味浓,可听性强,我在创作中借鉴了松滋民歌元素,如《打硪歌》、《打场歌》、《插秧歌》、《隔山隔岭隔过崖》等民歌元素,这些民歌素材在本地区,无论是平原,还是丘陵、山区都流传甚广,我认为在音乐创作中能将好的地方民歌,众人熟悉、众人皆知的音乐元素能融入松滋说鼓子音乐之中,也就成为我们在音乐风格上创新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有民歌元素,音乐虽然优美,且颇具地方之特色,硬搬硬塞进音乐中,就可能不是松滋说鼓子了,否则是画蛇添足。
 
二、 松滋说鼓子音乐结构上的创新
 
例一:原始的说鼓子只有上下句是唱,没有音乐衬托,更无乐器伴奏,显得单调和干瘪,数十年来的演变和进化,才有一定的音乐格局和模式。前面我讲到的七个要素音乐段是我在创作说鼓音乐中的探讨和实践。七十年代初沈兴亚先生的处女作《柜台盛开利农花》中的音乐形象现在来看有不足之处,当然沈先生不是音乐人,我认为有声必有音,特殊处理另论,如:上下句唱是干唱的,落尾后才有音乐出现。上句唱后为伴奏丨66  66  丨6  1  丨下句唱后为 丨  66  66  6  5  丨,这样处理不太妥,是两块墙反复和多次出现上下旬的音乐旋律太枯燥,听起来单调,好像一碟没放盐的菜。这是我本人所言。
 
例二:数板音乐
 
所谓数板,就是以说为主也有带唱用占乐烘托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但节奏要稳健,语言要与音乐产生共鸣。如:作品《松滋侨胞故土情》中的说与唱。白:喏马路宽得啊比天安门的广场都(唱上句)
 
这种唱、说、唱的形式在我创作说鼓子音乐中尝试很得体,有新意,唱、念、奏融为一体很有色彩。在曲艺演唱中更进一步的升华了地方特色,(是的沙,哦伙啦)用伴唱呈现,倍感亲切、动情,让听者难忘。我认为唱、说的音乐要明快,突出节奏感,旋律清新流畅,层次鲜明,要有个性和共性的极致水平。
 
例三:情绪音乐
 
情绪:包括喜、怒、哀、乐等,情绪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加上音乐更为贴切,同时音乐也成为语言不能表达的叙述,也就是音乐情感打动心扉,松滋说鼓子在以说为主的大段说白时如情节需要,可让音乐同时呈现,但不宜过份,要处理恰当,有情有意。
 
例四:尾声唱段及结束音乐
 
作品:《九八抗洪不夜天》中的尾声唱段:白:这正是(见下图)。
 
这段唱腔和音乐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借鉴了戏曲、歌剧中的快板体系,又不伤其艺术风格,紧扣主题,字正腔圆,特别是最后复句唱,大胆把松滋民歌《隔山隔岭隔过崖》乐句搬到尾句演唱,突出了民歌特色,烘托了气氛,达到音乐在高潮中结束的最佳效果。
 
三、 松滋说鼓子的乐队配置创新
 
前页已述,原始的松滋说鼓子是没有乐器伴奏的,更谈不上有其完整性音乐,之所以有吹奏的唢呐加入,无非是吹奏传统的一些曲牌打闹台或替代(惊堂木)而已。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有少数乐手们参与,可想也就是笛子、二胡,六十年代才有部分专业音乐工作者,器乐演奏人士加入,吹、拉、弹等乐器伴奏说鼓子这一曲种。
 
七十年代,随着西洋乐器的普及,说鼓子的乐队才出现了大提琴、小提琴、长笛、单簧管等西洋乐器,改革开放后,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我们又大胆地把电声乐器电子琴、电吉它、电贝司加进了说鼓子乐队,中西乐器结合(声部、分谱、分部)等,对松滋说鼓子的音乐与伴奏进行了彻底地革新和演变,松滋说鼓子的音乐、声腔、乐队伴奏的创新与发展,使松滋说鼓子的演唱风格、音乐形象变得更加恢宏大气,更加丰满华丽。
本文来源《松滋文化》杂志。 版权归松滋市文化局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100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