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彤对松滋京剧的贡献

2181 0 2013-9-24 17:01 发布者: Hox 原作者: 李丹青

1985年,老人家在他63岁高龄时,曾不远千里三下松滋,在松滋京剧团指导工作。当时我担任松滋京剧团党支部书记。老人家德艺双馨的风范和老一辈革命者的情操,给我很大的激励和教育,一直奉为我尊敬的领导和老师。在这 ...
我国当代著名的表、导演艺术家、山西省文化厅原任副厅长、无产阶级文艺战士刘元彤同志不幸去世,噩耗传来,深为悲痛。1985年,老人家在他63岁高龄时,曾不远千里三下松滋,在松滋京剧团指导工作。当时我担任松滋京剧团党支部书记。老人家德艺双馨的风范和老一辈革命者的情操,给我很大的激励和教育,一直奉为我尊敬的领导和老师。在这悲痛之际,不由记叙了老人家的松滋工作的片断,以寄托哀思,并以此告慰在天之灵。
 
历史业绩在这里记着
 
松滋过去是个不大的县城,在我国的版图上也不易找着她的地理位置。就是这块地方,却记载着刘元彤同志的历史业绩。松滋的党和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老人家为松滋文化工作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刘元彤同志加工导演的《岳飞夫人》于1985年晋京演出获得巨大成功。曾奉调到怀仁堂演出,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得志、陈丕显、王任重、廖汉生、李德生、康世恩等观看了演出并接见了全体演员。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同志也观看了演出。还为当时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了专场演出。也还应邀到中央党校作了慰问演出。后来,此剧由杨至芳与湖北省京剧团合作赴香港演出,并为台湾著名演员魏海敏移植到台湾演出,均获得很高评价。
 
刘元彤同志导演的《王昭君》于1987年再次晋京演出,也受到了广泛赞誉。曾奉调到中南海演出,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观看演出并接见了全体演员。还应邀到空军司令部慰问演出,时任空军政委的朱光同志也接见了全体演员。中央电视台曾专场录制了电视艺术片。
 
主要演员杨至芳,当时年仅30多岁,在刘元彤同志的精心指导下,表演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以《岳飞夫人》、《王昭君》等剧的表演成就,夺得了“梅花奖”和“梅兰芳金奖”。由于杨至芳卓越的艺术成就,曾被选为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出席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杨至芳现为湖北省京剧团的一级演员,省剧协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
 
松滋京剧团当时还有一些中青年主要演员,也曾得到刘元彤同志的直接指导和教益,其表演艺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佼佼者应数辛鹏、张大军、黎泽仁。辛鹏现是湖北省京剧团的主要演员,目前已去美国参与组团演出。张大军现是大连市京剧团主要演员,也曾多次担纲出国演出。黎泽仁后来应约陪同周信芳之子周少麟到全国演出。
 
加工导演《岳飞夫人》
 
《岳飞夫人》一剧是我市剧作家万艺、邓继泉制作,由省艺研所著名导演杨士雄执导,武汉京剧团著名作曲家李连壁作曲。此剧已具有较好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此剧的艺术水准,为晋京演出作最后冲刺,由本剧艺术顾问时任武汉市文联主席开克仁同志邀请刘元彤同志来松滋加工导演《岳飞夫人》,更重托对本剧主要演员杨至芳加以指导,以期使其表演艺术达到新的高度。杨至芳是位很有潜质的青年演员,在我省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艺术上要有新的跨越确须名师指导。对此我们省、地文化部门领导十分关注,就是省、地当时的主要党、政领导也寄与厚望。
 
刘老是位作风严谨的艺术家,起初我曾请教工作安排,刘老说,不忙,待看戏后再说。看似一句平淡的话,其实是一句有份量的“潜台词”。后来,我从武克仁同志那里得知,看戏后觉得赏和戏都不怎么样,就不想动手,即刻回去。岂知,看戏之后,刘老也显得很兴奋,肯定了《岳飞夫人》好的基础,也称赞杨至芳的表演才华,但也以一位老艺术家的慧眼,感到其中许多不足。在以后的时日里,以对艺术负责的精神,对剧本进行了调整,对全剧进行了加工排练,对杨至芳进行了精心指导。
 
首先是关于剧本结构的调整。对全剧除了一些地方的微调之外,大的调整有两处。一处是戏的开头增加了一场“发配”。原演出本采用“意识流”手法,隐去了岳飞夫人在发配途中被追杀一节,只表现了岳雷只身逃到南宁,恰逢南宁王之妹柴玉香设擂比武招亲,戏的开场就是“比武招亲”。刘老认为,中国老百姓欣赏戏曲习惯希望能有头有尾,象现在这样处理一般观众不易看懂,不知从什么地方来的一个岳雷。于是,刘老参考原作写了一场“发配”,写岳飞风波亭遇害后,岳夫人和子女三人发配,秦桧派人暗中追杀,岳雷冲散,岳夫人和女儿银屏被救。后场戏接原来的“比武招亲”。为了把这个开场戏演好,刘老还特地为杨至芳设计了一个幕后倒板,这句倒板梅派韵味十足,有先声夺人之妙,无论哪里演出,一句唱下来总能激起观众一阵热烈掌声,与“碰头彩”相辉映,一下子就把演员的光彩展现在观众眼前。
 
剧本的另一处调整是删掉了前后两个“花园”。前“花园”是写柴玉香与岳雷私订终身。后“花园”是写银屏送信遇害身亡。刘老认为,删去两个“花园”,戏更集中流畅,一气呵成,也给演员留下了更自由的表演时空。演出实践证明,两个“花园”删得好。
 
加工排练《岳飞夫人》当然要重点加强岳夫人艺术形象的塑造,这就要求导演调动扮演者的艺术潜力,并以丰富的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在这点上,刘老是竭尽心力的。刘老是位有丰富教学和导演经验的艺术家,有“富连成”科班的扎实功底,又是梅兰芳的嫡传弟子,经他导演的节目有的曾获得过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刘老以一个大导演的非凡见识,在综合分析了《岳飞夫人》原舞台演出之后,除了对全剧全面加工之外,以主要精力着重抓了现场戏,一场是“带路”,一场是“释仇”。
 
“带路”一场 ,杨至芳继承了老师王玉蓉《武家坡》“跑坡”的传统,在导演杨士雄的指导下,创造了被称为“女跑城”的新艺术程式,很受欢迎。刘老在重排时,一面规范原来的表演,一面重新调整设计了行路、过桥的表演身段,将边唱边舞融为一体。为反映和表达人物内心复杂、急切、忧虑的心情,还设计了抖袖、抓袖、翻袖、耍袖的动作,使表演更有层次、更有意境、更有感染力。为了使这场戏达到较高的表演水平,还特地对同场表演的老生演员作了新的规整,强调内心情绪与外部动作协调统一和两人之间的配合交流。为加强环境的烘托,为老生演员设计了不同环境下的抖髯、甩髯、咬髯、蹉步、跪步等表演程式,使两人的表演紧凑严密相得益彰。这场戏的演出,往往都能有强烈的剧场效果,演员下场后还能激起观众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释仇”一场,这是全剧的高潮。这一场岳夫人有段一百句的大段念白和一段30多句的大唱段。念白,梨园素有“千斤念白四两唱”之说,可见其重要。刘老为加强杨至芳的念白训练几乎逐字逐句点拨指导,将韵味、气口、情感、力度、急徐、高低巧妙地结合起来,听起来情深意浓、悲壮激昂又极具功力。从剧场效果看,每当念白起始,场内往往安静得出奇,不时还能听到来自观众席中的哽咽之声。紧接大段念白之后就是那大段唱,这段唱板式复杂难度较大,刘老也为之进行了规整,在原唱腔设计基础上改动了几节音符,再对演唱节奏上给予了新的处理,这样就更好地发挥了杨至芳嗓音高、亮、秀、甜特色,恰到好处的以“豹尾”之势收住了全剧。
 
《岳飞夫人》复排后,特请地区文化局观看指导。过去地区局对此剧颇有微词的一位领导,看后一改前态,说可以“打”出去了。地区戏工室一位负责人以独到的眼光称赞杨至芳的表演有了质的飞跃。全国演出工作会后,省文化厅邀请北京、天津两市的文化局、演出公司负责人专程来松滋观看《岳飞夫人》,看后当即拍板,同意进京(津)演出。
 
首排《王昭君》
 
《王昭君》是我省时任省顾委副主任李尔重同志为杨至芳创作的。由于李尔重同志曾是我省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加之又是由已有名气和影响的杨至芳主演,这就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当时省委书记关广富、副书记赵富林、钱运录非常重视,都曾亲自过问或听取汇报,给予了有力地支持。省文化厅更为重视,加强了对排练工作的直接领导。为了使演出达到一个新水平,成为杨至芳的又一力作,仍力邀刘元彤同志来松滋执导。
 
《王昭君》一剧,从元朝马致远的《汉宫秋》到当代曹禺的《王昭君》,还有“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的京剧《汉明妃》,这些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无疑要把此剧排好别说超越前人,即使不“砸”,也有难度,这是明摆着的一块硬骨头。刘元彤同志深知其中艰难,但仍义无反顾,还是千里迢迢来到了松滋。
 
刘老到松滋后,首先研究了尔重同志的原作剧本,又查阅了所能查到的有关王昭君的小说、故事、剧本及民间唱本。经刘老提议,在省文化厅前副厅长舒志超和我省汉剧名家陈伯华的陪同下带领《王昭君》剧组主要演员到王昭君的故里——兴山县香溪坪深入生活,采访调查。刘老在“昭君陈列馆”细致参观了所有陈列,详细听取讲解员的介绍,还不时问点什么。特别是不顾年高,踏着崎岖山路,翻过一道山梁,来到传说中王昭君梳妆的南木井,站在井旁,面对实际已经干枯的水井长时间凝思。这时我与同行的艺术处的一位同志闲谈,我们想刘老可能在构思什么。果然,在后来演出本中,王昭君在父母坟前一大段的反二黄唱段唱的就是“南木井水……”。为了寻找创作灵感,不顾疲劳,又爬上县城附近最高处建造的昭君望乡亭。从这里看,香溪河水、金黄甜橙、青枝翠叶、农户炊烟都尽收眼底。这些景象及其感受启发了刘老,溶化于后来新增写的王昭君“回乡省亲”一场之中。这场戏充分抒发了王昭君的亲情、乡情和爱国之情,全场戏真是山美、水美、人美、舞美、唱美,达到了美的和谐统一,十分耐看。在北京演出时,我曾向曹禺老介绍过这一场戏(因故未能观看演出),曹老备加赞赏。
 
这个剧是个全新的创作,从主题思想、人物设置、情节构思、场次安排及至人物造型、音乐设计、乐队组合、舞美设计、舞蹈构想、道具规格、灯光调配,都一一渗透着刘老的心血。特别是在排练中,剧中人各个行当生旦净丑的唱做念舞一招一式,都一一道来。刘老排戏还有一个很大特点,不仅人物的内在性格和外化动作都早已了然于胸,而且连每个角色的唱腔道白都能随口道出。在排练场上,往往是边唱、边念、边做、边讲,启发示范并用,使每位演员受益颇深无不折服。
 
排练中,刘老仍将较大的精力用在杨至芳的表演上。为了提高杨至芳把握人物内心复杂情感的表现能力,打算利用修改《王昭君》的空隙,为她排演《春江月》,正值南方暑季,担心身体不适应,弄出事来,我这个基层负责人承担不起责任,因此曾婉言劝阻过,但仍不能动摇其念,可见刘老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培养青年演员的强烈的责任感。
 
刘老曾对我说,杨至芳嗓音好,会唱,以唱见长,是个“大青衣”,但要拓宽戏路,为内外行所称道。基于这种思想,从《王昭君》剧情出发,特地构思了以舞为主的“反弹琵琶”和“惊马”两节戏。“反弹琵琶”一节,刘老借鉴了舞剧《丝路花雨》的动作和造型,为了使舞蹈化的表演与人物情感和规定情景更好地结合起来,我见有许多日的晚上刘老在房间拿着一根短棍反复比划琢磨,形成了一套唱舞相济优雅别致的表演,使人看后耳目一新。
 
“惊马”一节,刘老考虑,尚小云有出脍炙人口的《昭君出塞》,作为表现王昭君的大型剧目不能不涉及,但从剧情安排看又不能照搬,而且杨至芳又不是刀马旦,因此才有《惊马》“的构思。这段表演似《昭君出塞》,又不是《昭君出塞》,在舞台上不是两个人的表演,而是文武群臣为昭君和番送行时起驾惊马。这时,刘老摘取了《昭君出塞》中王昭君与马童腾身扑跌的表演,化过来《昭君出塞》中一些难度较高美感较强的舞蹈身段,看起来,既是新作的独辟蹊径,又是经典的精妙再现。
 
八路传统  廉政楷模
 
刘元彤同志是1945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是老领导又是老艺术家。当时县委政府领导对刘老来我县指导工作,都非常重视,十分关怀。刘老十分廉洁简朴,平易近人,绝没有大领导、大艺术家的架子。从以下我回忆的几件“小事“,可见刘老这位老八路的美德。
 
初到松滋:刘老第一次来松滋是1985年的4月份,来时由武克仁同志陪同从武汉坐长途车到沙市,然后由我带着文化局的一辆旧吉普车去接。这本来就有点不恭。可是当我们车驶到离松滋20多公里处时突然熄火。这时天也黑了,司机又忘了带手电筒,无法检查线路,唯一的办法只有推车到路旁有亮的人家借光检查。正在为难着急时,刘老说,别急,我们一块推。无论怎样,我也不好意思去烦劳老人家。刘老一说,武老也跟着动起来,见两位老人吃力地推着这辆旧吉普车,我心里真不是滋味。这件事,后来被当时县委书记阮成仁同志知道了,还批评了我,并说,刘老今后出门需要用车直接找我。后来几次接送刘老,也确实是阮成仁同志亲自指示派车或其他出面借的车。
 
不住招待所:那时我们县还没有宾馆,只有个招待所。刘老很体谅剧团困难,提出不住招待所住剧团。我们只好腾了间办公室。对剧团来说,这倒节省了不少,可是给刘老却带来许多不便及不应有的孤独。有时候,排戏下来,晚上只见一个人坐在那里像尊“菩萨“,还打趣地说,这是”光荣的孤独“。听后,我内心甚觉不安。于是与团里几位负责商议了一下,晚上如果没有演出任务,都分别到刘老往处坐坐聊聊,又还特地从文化局搬来机关用的小彩电(那时各户还没有电视机),空时收看,以解寂寞。
酷暑排戏:我们南方暑季高温时气温可达39度至40度,这对长期在北方工作而且年事已高的刘老来说是很不适应的,可还要坚持为我们排戏。那时没有空调,排练场上只好打几盆冷水,不时拧个毛巾给刘老擦汗,这当然也不能缓解那难当的酷暑,往往一场戏排下来,流的汗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看到这情景,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感动和敬佩,有的青年女演员甚至还流了心疼的泪水。
 
不收礼金:刘老三下松滋,为松滋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理应酬谢。我们几次送点微薄的酬礼,刘老就是不收,他老人家还说,要钱不会到你们松滋来。还有些小事,也可见刘老清廉的作风。1986年初冬时,气候突变,下了场大雪,我们想给刘老买件御寒的冬衣,刘老也不答应,只好送去我自己穿的棉大衣。刘老早上有听中央新闻的习惯,自己带来的收音机坏了,我们为其买了一个,走时,也执意退还了。这些事,看来似乎不近“情理“,然而这的确是一位老八路真实行为。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