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承民间艺术薪火

2013-9-24 16:21| 发布者: Hox| 查看: 1748| 评论: 0|原作者: 邓继鄂

摘要: 怎样保护与传承民间文化,值得我们每个文化工作者去思考。值得我们去努力,去探索,去保护,去传承。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搜集整理和保护,让尘封的民间文化艺术重见天日,如:三棒鼓,莲花落,渔鼓 ...
民间艺术是记载人类群体在某一区域的社会状况和意识形态、活动方式,反映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精神产物,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民间性、广泛性和实用性特点。其生动地揭示了一个地方的历史发展、风土人情,对地方学术研究、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从中央到地方非物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我来自农村,曾记得小时候没有电视看,更谈不上有电脑,就连看场电影也要等上半年,但那时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却很丰富。劳作时常常听到大人们哼唱的民间小调,打夯有夯歌,插秧有秧歌。晚上还隔三差五地与大人们聚在一起听道琴(拍渔鼓),那场面不知有多热闹。记得艺人名叫李贤宗,他的道琴说得精彩,一举一动幽默诙谐,喜怒哀乐表演得淋漓尽致,让人身临其境,留连忘返。唱词都源于古典文学改编,如杨家将、薛仁贵等历史人物故事,还有地方民间传说等,很多都记不清了。儿时的我们总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就有更多好看、好玩的呀!从正月初一开始,舞狮子、打三棒鼓、打莲花落、拍渔鼓筒的轮翻登场,络绎不绝。锣鼓场、说唱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些活动基本上过了正月十五才算结束,十五晚上还要去看大队组织的闹元宵。记得那时还没有电灯,用的是煤气灯。现场有踩高跷的、玩财火(杂耍)的、 舞狮子的、舞龙灯的应有尽有,个个生龙活虎,热闹非凡。那场面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如今,这种场合好多年也难得一见了,有些艺术门类甚至到了失传的地步。
 
常言道,越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的狮子、龙灯不只我国能看到,在其他国家也能一睹它们的雄姿。随着经济全球化,民间文化艺术却往往被人们视之为“老土”,认为难登大雅之堂,一味追求西方发达国家的快餐文化,不少民间文化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甚至逐渐被外来文化取而代之,湮灭于历史长河中。
 
有人说“是生活改变了人”,我说“是人改变了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老艺人们走了,徒子徒孙改行了,传统的东西也随之抛到了九霄云外。把民间文化艺术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我们的生活岂不多姿多彩?可惜的是,人们并没有这么做。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文化,是享乐主义。现在一些人热衷过圣诞节、情人节,信奉天主教,说明西方文化正以排山倒海之势,侵占被我们所忽视了的传统文化领域;说明人们的精神食粮正处在严重不足的危险境地,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怎样保护与传承民间文化,值得我们每个文化工作者去思考。值得我们去努力,去探索,去保护,去传承。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搜集整理和保护,让尘封的民间文化艺术重见天日,如:三棒鼓,莲花落,渔鼓筒,手工艺等。二是要深入民间去寻访、去发现民间文化艺术人才,组织培养一批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虽然不少老艺人已故,可以肯定的是,在我们身边还有他们的徒子徒孙。如南海镇断山口村六组的周艺琴,现年六十多岁,他就是当地高跷的传承人,而且还会舞狮喊彩,在高跷中扮演“蔡家姨妈”,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深受人们的喜爱。再如蓝天砖瓦厂车间主任张中勤,现年五十多岁,他从小就跟师傅甄令柱(三棒鼓传承人,已过世)、李贤宗(渔鼓筒传承人,已过世)走家串户,而且还会作词,随机应变,说唱如流,在南海乡村小有名气。这些民间艺术人才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要靠我们去发现,去组织,去保护。让民间艺术后继有人,让民间文化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劳有所娱、娱有所学、学有所享中去转变思想,去体会生活的幸福与美好!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