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林桥的传说

4620 1 2013-9-24 11:44 发布者: Hox 原作者: 宁远俊(口述) 宁颜艳(整理)

一河东西成坦途,行人过往寻根由;荒林不知何处去,古桥英名万古留!

在松滋市西南的卸甲坪土家族乡的黄林桥村,紧挨黄林瀑布下一百米处,横跨小河东西,有一座形制独特、古风古色的石质双拱屋桥。它,牌楼高耸,四角飞檐,乌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两边桥廊,行人熙熙攘攘,车辆往来穿梭织网,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黄林古桥”。这桥曾经是上通巴蜀、下达湖广的交通要道。古往今来,过往行人都要在这桥上小憩,观赏黄林瀑布。久而久之,一传十、十传百。这黄林古桥便在湘鄂边享有了盛名。现在的民族乡黄林桥村,即是依附本桥之盛名而定名的。说到黄林桥及其黄林瀑布,还有一段辛酸的历史背景和可歌可泣的传说故事呢!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这里只是一片荒凉之地,没有桥,更没有瀑布。只有一条发源于桃树乡红岩河的普普通通的小河,经卸甲坪流往黄林桥,注入洈水(当地人称之大河)。这小河,平时流量不大,一遇大天旱,河水潜入河床砂石底下,表面几乎断流。一旦山洪爆发,洪水泛滥,也会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让沿途田毁屋塌,人畜伤亡,给两岸人民造成不可思议的灾难。
 
老百姓中传说,还是在大明朝开国皇帝朱洪武坐天下时,为了补救战后遗难和全国人口居住密度及人均耕地的严重不平衡,提出了奖励“江西填湖广”的国策,允许挽草为记,开垦荒地,创建家园。江西有个穷石匠,一家三口,父母和独生儿子。他们响应朝廷御召,肩挑全部家囊,从老家江西奔湖广而来。所经之处均已被先者全部挽了草记。不得已,这一家三口只好向湖广深处而来。也是天不生眼,行至半路,不幸赶上了一场大疟疾,父亲不治而亡。其母亲思念亲人,加之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又没个落脚地,丈夫又客死他乡,一个家庭完全失去了主心骨和精神支柱,越想越伤心。天天哭呀,哭呀,直至哭干了眼泪,哭瞎了双目。好在儿子孝顺,极力安抚母亲。一边乞食赡母,一边接过父亲的担子,漫无目的地沿水而上。至到黄林桥这个地方,只见一条清清小河,南北流向,水清透底,鱼虾成群。两岸系荒山老林,野兽出没之地,周围不见农田房舍。母子来到这儿,小伙子心中想:“远跑不如近爬,听天由命吧!反正这里有山有水,大有开拓前途。”于是征得母亲同意,便决定在小河以东为落脚之地。这一带山场,虽林丛石耸,但依山傍水。便依托岩壑,围柴当壁,搭起简易窝棚,将母亲安置下来,就作为了自己的一个家。这小伙二十出头,憨厚老实,勤劳善良。幼时,曾跟自己的父亲学到了一手俏皮的石匠手艺。因家穷,没上过学,也就没有个什么正经名儿。母子住在这荒山老林,坡上坎下望去,虽有数家烟火,但小伙母子毕竟是远方人氏,都感到有点欺生。所以很长时间,也没有互相窜过门儿。有人问起,这新来落户的叫啥名儿,有答,你管他姓名啥呢,反正他住在那荒山林子里,我们就叫他“荒林”吧!时间一长,荒林就成了那小伙子叫得响的名儿了。这荒林虽不识字,但人品极好,既憨厚勤劳,且又有孝心。为了照顾好瞎子母亲,他整天除了开荒种地,再也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半步。
 
时间一晃几年过去了,一个三伏天,荒林上地里忙活去了,他母亲独坐柴屋,深感孤寂,便扶杖外出。谁知这时,晴朗的天空,风云骤变,大雨倾盆。荒林急跑回家中,一看母亲不在,呼叫无应。急得他不顾风大雨急,掉头出门就去寻找母亲。再说他母亲刚刚摸到小河里,手浴那清凉的河水,正好凉爽凉爽。谁知碰上暴风骤雨。老人心燎火急,一下摸错了方向,反向河西村子摸去了。因风大雨急,他哪里听得见儿子正在声嘶力竭地叫她、寻她呢!荒林费了好大的劲,全身只淋得落汤鸡似地,好容易才在河西村子将母亲寻着。连忙背着母亲急往回跑。这时,山洪已发泻,河上游来了“齐头水”(即陡涨洪水)。荒林背着母亲,不顾泥泞路滑,一路趔趄,刚走到河中心,即被一个排山倒海势的恶浪打散。几个翻滚,荒林才强力稳住身子,却不见了母亲。河水还在一个劲的上涨,荒林泅回岸边,顺河岸往下寻呼,又顺洈河往下寻呼数里,不见母亲回音,亦不见其身影。荒林伤心至极,坐在河岸边,目送滔滔恶浪,大哭了一场。忽然一扬脖子,对天发誓:“是这无情的河水夺去了我母亲的生命,都是因为这河上无桥。要有桥,我母亲也不至于丧命。在我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在这河上架一座桥,以方便过往行人再不受河水侵害之苦”!
 
穷人家修桥,谈何容易。取石动土问题,用工用料问题,测量设计问题,还有修桥必误种地,那生活问题……等等。自古云:“有志者,事竟成”。好在荒林是个精通石艺的。虽未与书本打过交道,但那家传石工手艺,对尺码、方规他都通过实践,熟记心中。在江西老家时,也曾经跟父亲一起,修建过几座小拱桥。虽说其规模不比这座桥规模大,但建桥原理一样。荒林建桥意志已决,每日凿石不止,这且不提。
 
话说享誉天下九老十八匠之祖的鲁班先师,他有一个小闺女叫兰花,生得聪明伶俐,性格开朗。她不爱深琐闺阁,挑花绣朵,而是像他父亲一样,善助民间建筑,处处以方便百姓为荣,以为天下人民大众办实事、办好事为乐。这日,兰花征得父亲同意,趁着深春,踏青游芳,经过这里。只听得铿锵有力的敲石锤子声响彻耳际。兰花一听这锤子声,就感到非常耳熟。心想,这又是我父亲的哪一路徒子徒孙在这儿敲石作甚?忙将随带的宝物八宝扇取下,往地上那么几扇,即招来了当地土地公公。兰花问:“公公,您知道这是哪儿锤子声?”土地公公揉揉惺忪的睡眼,定睛一看,却原来是一代祖师鲁班先师的小千金,哪敢怠慢。便道:“启禀小姐,这是从江西来的一位小伙子,当地人们都叫他荒林。因他的母亲被这河中洪水冲走,他立志要在河上架一座桥,以方便过往行人,这是他打钻架桥石的锤声呀。兰花一听,好一个荒林,这个名儿一听就有三分古怪。这小子虽人穷而志不减,其精神可钦可佩!只可惜他出世太晚了点儿,没赶上亲自从我爹学手艺当徒弟。我父亲做了一生的手艺,十八般手艺件件精通,带出了各行各业数不清的徒弟徒孙,因而受到天下人民的尊崇。这荒林小子,立志修桥,实为鲁门增光。但他毕竟人寡力单。父亲常教导我们,手艺人,只要民众所需,我们就应竭力协助。这小伙修桥,且工程硕大非比一般,我不能袖手旁观,得助他一把力才是。古云:“修桥铺路,添福添寿嘛!”但小伙是个单身,要助他就得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要一起生活,那就要……兰花意志已坚,便请土地公公帮忙。只见她俯在土地公公耳边,如此这般……土地公公听完耳语,乐得一捋胡须频频点头称道:“姑娘既意已决,这个月老我是做定了啰——!”
 
荒林正在埋头钻石,忽听有人叫他,抬头只见一老一少,形似父女俩,站在旁边。连忙伸手抹了一把头上的汗珠,站起身来笑嘻嘻地说:“唉,我只说住在这里独门寡户,不想今日欣逢老者和小姐光临柴门,真是蓬荜生辉呀!稀客到此,恕我这儿是无座无茶,就这石当椅,水当茶,二位请坐吧。”边说边用腰中围的半头围裙将石头上的灰掸了掸。老者坐了下来,用手一指兰花:“小师傅,这是我的闺女,他娘早逝。我父女也是从江西过来的,一直还没有找到个正儿八经的落脚点。我本身也是一个石匠,可现在年迈力竭,举不起锤了哟!我这闺女虽是女身,但她自幼即爱与石头打交道,从小就跟我学熟了石匠手艺。我就想闺女的终身有个下落了我就放心了,可我闺女从小性格倔,非同行同业、门当户对不嫁。现在你俩都是鲁班先师门下,而都又是从江西来的流浪穷人,这不同门同业、门当户对么?我想将闺女的终身托付给你,你要建桥也正好有个帮手,不知小师傅意下如何?”荒林一听,低头用目偷扫那姑娘,只见她亭亭玉立,纤腰秀手,脸似荷花放苞,额头流海下面一对黑黝黝的秋波,楚楚动人。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见到这花容月貌,哪有不动情的呢。但转念一想,自己是日无鸡啄米,夜无鼠耗粮,连自身也养活不下去……。便慌忙推辞道:“感谢老者关怀,小的我实在不敢当。我是锤子打得叮当响,家中穷的响叮当啊!您将闺女托付,这是对我的信任,对我的关怀和爱护,但让您闺女受苦受罪,于心不安,您老哪能放心吗?”老者说:“这些你都不用担心,我和闺女都已商定好了才来的。”姑娘也说:“大哥,人穷不要紧,我和你都是穷人,且都是天涯沦落人嘛,只要和你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有个依靠,商商量量过日子,我就心满意足了,甘心情愿与大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再说为百姓架桥,为地方造福,这也是我的夙愿呀,还望大哥勿嫌弃呀。”娇滴滴的声音,字字打动荒林心头。说实话,这荒林心中何尝又不想早些有个内助帮手呢,只是穷字当头,久久不敢启齿罢了。心想现在这便宜的媳妇是“送鱼上川(穿)呀,反正我丑话已经讲到前面了,既然她已表态一不怕苦、二不怕穷,我这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当着老者面,就应诺了这门亲事。老者满心欢喜地:“既然你两都已同意,我多年悬在心中的一颗丸子算是咽下去了。望你俩夫唱妇随,百年好合,我也要走了。”荒林忙道:“不,您不能走,姑娘既已许我,您就是我的岳丈,我们理当为您养老送终才对呀!”老者说:“我有好多徒子徒孙,他们都竞相等着为我养老送终呢,我就不连累你俩了,只希望你两同心协力,早日把桥架起,为地方造福,我就心满意足了。”说罢岳婿父女相互揖别,老者独自而去不提。
 
再说荒林自从有了这位既温柔又贴心,又有远见卓识且精通架桥技术的助手,俩想到一个心眼上,说到一个点子上,做到一个目标上,煞是高兴得了不得,架桥劲头更足,胆子更壮,进度更快了,小夫妻恩恩爱爱、有说有唱,虽然家徒四壁,日子却过得甜甜蜜蜜。荒林整日披星戴月钻石头,兰花则按照父亲架桥的方法,选址、测算,还负责生活。没有谷米生活物资,她即暗中联通土地公公办妥,土地公公亦因她俩为本辖域造福,对兰花的要求也是极力做到。除此,她俩还将开垦出来的土地,种上蚕豆、红苕。收获季节,她俩一边凿石,一边烧烤蚕豆或红苕充饥。一天,兰花将被石头砸破了皮的一些蚕豆放火边烧烤熟后,放入口中,就觉得蛮好吃的。以后她又将蚕豆用水浸泡透后,再用石屑尖给每颗钻一个孔,放置在灰火中,并不时翻动,这样烧烤出来的蚕豆格外脆酥可口,比起煮的来更是格外更香更长一味。她俩就靠这样的生活,还是每日高高兴兴,凿石不止。一晃两个年头过去了,修桥所需石块,按预算均已办齐,再要开始刨桥基和运输了,也是他俩的精神感动了周边的人们。人们听说荒林夫妻俩要动工架桥了,都非常高兴地说:“一个外来的他乡人,立志受苦受穷都为我们造福建桥,我们祖祖辈辈居住这地方的当地人都不竞相出力,该几羞人哪!”于是乎,人们自发赶来帮助刨桥基、运石块、扛木料、搭模架,工地上热火朝天,暂且不表。
 
单说被崇为手艺人“十八匠”之祖的鲁班先师,因姑娘兰花外出踏青游芳日久不归,不免心中既烦恼又担心,烦的是女儿不听话,不按时归来,叫父亲牵肠挂肚。担心的是一个女儿家,单身出门,深恐坏人欺辱。女儿自幼虽胆大心细,但毕竟是孤身难以敌众啊!想来想去,越不放心。于是,便扮成一农村老石匠,背上午尺、钻包、红墨斗,按照女儿去的方向,一路询查而来。当走到黄林桥这地方,老远就闻到钢钎击石叮当响,劳动号子满天飞。待走近瞧,却原来是一处架桥工地。那劳工中,男工妇女,老少参齐,一个个生龙活虎,干得是欢天喜地。运石块、扛木料、搭模架,个个是那么贴心卖力。其中一对青年男女,既指挥,又率先带头扛运。鲁班站远处一眼便认出了指挥女子就是他的姑娘兰花。他一下明白了。“哦!怪不得她未按期回归,原来是这儿架桥,将她吸引住了。”鲁班找到一位老者,这是谁家兴工架这么大的桥?老者告道:“师傅,你是远方人吧,有所不知,咱这儿是上通巴蜀,下达湖广的要道,只因河上无桥,来往行人极不方便。早两年从江西过来一个小伙子,他娘就是被这河中洪水冲走的。自此,他就立志要在这河上架一座桥。他是石匠,一个人埋头凿石几年,去年又来了一位叫兰花的外地姑娘,被他架桥精神所感动,便与他结成了连理,帮他架桥。你莫看她是个女流,确也是一位精通石工行墨的内行,受到众人敬佩的高手。你想,一对外地青年,与这儿非亲非故,却竭全力为这儿地方子孙造福,作为本地人,还不帮助使劲,你说那两片脸皮对得住良心吗?”鲁班知道了这桥是他姑娘助小子建的,感到很满意。姑娘找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称心伴侣,也了他的夙愿。她俩首选事业是造福一方的大好事,也是我鲁氏门第的光彩。看来,我也不能袖手旁观,得暗中帮助他俩才是。鲁班为了不打乱小夫妻俩的修桥计划,也不暴露自己身份。便在离工地一里远的山道旁找了一个地方住下来。晚上趁夜深人静,便一人悄悄来到工地,一边检查白日施工质量,一边精心丈量桥身长度、高度、跨度及拱弯幅度后,又量他所打规格的石规尺,高兴地自言自语:“不愧是我的闺女,测量的还是蛮精确的。只是没留跌路,据我算来,只恐合拢时说不定会碰上一点点所料不及的小麻烦。鲁班根据自己的测算结果,从山上寻回了两块不大不小的石头,天天钻呀,戳呀,过路人只当这老头子无事可做了,蹲在那儿磨洋工,打发时光呢……
 
再讲那架桥工地上,在小夫妻俩的行动感召下,当地十里八里的群众,都踊跃地锁门参与。甚至连远道过往行人至此,被实况所感动,都要自发停止赶路,帮忙抬石运料几个时辰后再走。就这样人多力量大,蓬柴火焰高。不长时间,一座横跨东西的双孔石桥终于快竣工了。可就在合拢时,遇上了麻烦,预先打好的两块合拢石,抬来一放,大了,放不下去。连忙复钻后再放,又小了,根本卡不住。几经反复,延长了合拢时间,这木架支撑能力有限,如不及时合拢,木架受压变样,桥身也会受影响变形,怎么办?这下夫妻俩只急得心急火燎,大汗淋漓。这时人群中有一老者说:“就在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我天天看见有一个老头儿在那里戳两块石头,看样子,跟这拢口蛮相吻合呢,何不去抬来试试。”荒林一听:“好的,谁去抬来?”话音刚落,人群中几个年轻人便自告奋勇地去抬。老者说:“我认得那岩,还是我亲自给你们带路。”来到山路茅棚处,石头在,老头子不知去向。带路老者说:“合拢要紧,你们先将石头抬去,我再来向老者交代也不迟。”石头抬到了,荒林夫妻亲自抬起往拢口那么一放,真是眼眼如生,再要拔也拔不出来了,就好似比着这拢口子打的一样。这时人们高兴地异口同声:“那老头一定是鲁班!看来,我们架这桥感动鲁班先师下凡了呀!”荒林亦马上醒悟,急叫人四面去追寻那老头儿,也不见下落,再找那带路抬石的老者问个究竟,连那带路老者也不见了。可人们只知道鲁班下凡来了,包括那荒林在内,谁也不知道荒林娘子就是鲁班先师的千金小姐呢!
 
石拱桥架起了,荒林夫妻又对大伙说:“乡邻们,桥是架成了,为了方便行人歇风避雨,我们干脆在桥上架起房子,让这桥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我们当地特色的屋桥,既实用又美观,大家说好不好?”话音刚落,众人异口同声:“好!有你领头,不怕搞不成,我们就照你的办!”于是乎,人们都积极无偿地送木料,送砖瓦,投工投料。兰花不但精通石工,还跟他父亲一样,精通木工手艺,她亲自掌墨,刨梁滚柱,穿枋逗榫,不多天工夫,一座36柱落地,飞檐翘首,两边桥廊设有坐凳,极富地方特色的亮丽屋桥就这样婷婷玉立地展现在了小河边上,行人至此,无不驻足观赏,啧啧称赞,留连忘返。
 
屋桥的竣工,惊动了十里八乡的人们都来这里观光。当地群众更是欣喜若狂,他们敲锣打鼓、鸣炮放鞭,唱歌跳舞,就象过大年一样,欢庆了三天三夜。有人提议,这么大的工程,得给这桥取一个正儿八经的名字呀。这时,当地走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高声道:“这桥是荒林夫妻修的,要说应该叫他‘荒林桥’,但按字义上说,这‘荒’者,废也,我们不如取其谐音‘黄’,黄者,金色也,黄金也。象征这座桥的建起,咱这地方将要告别荒凉,变成黄金之地。再者,也是为了表彰荒林建桥之功德就像金子一样,永远亮丽闪光。因此,我提议此桥就叫‘黄林桥’,大家看怎样?”众人一听,都高举双手欢呼。黄林桥这名字就这样世代下传至今。为了昭彰荒林建桥之功,还将他冒雨寻母之地叫做‘寻母庄’。后来,土家族人覃姓聚居此地遂改称为‘覃睦庄’。
 
屋桥竣工,大功告成,过往行人多了,这地方亦逐渐变得热闹起来,人们才想到荒林夫妻还住在东山一扇柴门内。我们应该将她俩接下山来,帮他俩修一间象样的房子,让他俩永远做我们的好邻居。众人不约而同地上山去迎接荒林夫妻,待到山上,只见柴扉犹存,可人却已不知去向。觅遍整个黄林桥地域,也不见其踪影。于是有人说,他夫妻为民众修桥,办了一件大好事,感动了玉皇大帝,玉帝派太白金星接他俩到上界做神仙去了。有的说,鲁班先师最疼爱的是小姑娘,最喜欢的自然也是幺女婿,是鲁班先生派人把姑娘女婿接回去了……
 
聚居这里的覃氏土家族人,受荒林矢志修桥精神的影响,他们聚集族人商议,为了改变生产条件和生产生活,决定学习荒林的开拓精神,团结一心,拦河筑坝,他们夜以继日,顶风冒雪,开山凿石,自制木车,修筑滑道,用大牯牛作动力,四条大牯牛拉一辆车,一辆车上运一石,日行数百米,三日运到河中,并在石与石的结合部位均用錾子錾上“工”形槽子,里面注生铁水,让石与石连接为一体。整整花了五年时间,修筑成了一道固若金汤的拦河石坝,将原小河水位提高了18米,再沿石坝两边修起绕村水渠,浇灌土地,让其稳产保收;解决全村人畜用水,并以水为动力,发展造纸业。丰水季节,河水漫坝,形成瀑布,为黄林桥增添了一大风景亮点。因工程全是牯牛拉车运石,牛的功劳不可没,石坝修起,族间集体商定命名为“牛车垱”。数百年来,这牛车垱的巨石被水涮圆、涮扁又涮尖,由于其坝身用生铁水浇铸成了磐石山体一样坚固,所以,“任凭山洪凶猛,坝体巍然不动!”
 
这黄林桥历尽沧桑,屋桥毁于清初吴三桂兵变。这吴三桂一伙狂徒所到之处见人便杀,见房就烧,老百姓称之为“起黑风”。桥身亦经历数百年的风雨浸蚀,变得伤痕累累。现在的黄林古桥,是在二十一世纪初,即土家族乡成立十周年之际,按健在老人传示的古桥原貌,在原桥基上重建的。荒林娘子兰花发明的烧烤蚕豆的方法,却被当地人世代传承并有所发展。先将蚕豆用水浸泡透后,再用剪刀将其剪一小口,再用清油文火炸熟,更是酥香可口,是下酒佳肴,当地人叫它“兰花豌豆”。这恐怕是当地人们世代不忘兰花和荒林修桥、为民造福积德的缘故。有《竹枝词》一首为证:
 
一河东西成坦途,
行人过往寻根由;
荒林不知何处去,
古桥英名万古留!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2

路过
1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絆城烟沙☆2013-10-22 15:13
0.0
回复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100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