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蕴含百科知识的古诗词 · 郑令琼

456 0
发表于 2024-2-27 16:08: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诗言志,诗言情,是人们对诗词的广泛共识。诗词,确实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闪烁着人文光芒的文学作品。
   但是,许多诗词同时蕴含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知识,在教学中,发掘诗词中关于自然科学知识的表述,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同时得到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教育和熏染。


   数学知识,在古代已经比较普及,是诗人们经常用到的知识。
   请看北宋邵雍的《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作从数字“一”到“十”,意味着数量的简单到无穷,且不同的事物用不同的单位来表述。骆宾王《乐大夫挽词五首》中的“百年三万日,一别几千秋”,则表明不同单位之间可以进行换算,换算后有着相等的数量关系。
   再看清代郑板桥的《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这首诗虚实结合,意境清新。前三句堆叠了好几个数量词,描绘了飞雪由少到多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飞雪形态由稀少到稠密的变化;结尾第四句,让雪与梅花相融,具有动静相宜、美艳绝伦的深邃意境。
  唐代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只有短短四句,却形象地描述了黄鹂代表的两个点、白鹭组成的一条线、门和窗两个空间体、西岭雪景和远江船舶两个辽阔的面,综合了几何学的多个概念以及概念与条件之间的关系。
   王维的《使至塞上》,也蕴含着神奇的数学知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极其生动地展现了孤烟和大漠、圆与地平线两组平面上的垂直交互关系,以及物体与物体从相离、相切到相交的空间位置变化。
   北宋苏轼的《题西林壁》,则是数学思维的典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告诉人们,要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思维要灵活变通,不要执于一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强调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警诫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不要只是关注局部而忽略了整体,联系整体才能正确认识局部的作用。


   物理知识,在诗作中也屡见不鲜。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朝辞白帝彩云间”,早上的云是“彩云”,源于云层水汽等不同条件下的光的折射和反射。
   “千里江陵一日还”,表明速度很快,反映的是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两岸猿声啼不住”,表现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离不开声源、介质、距离等因素。
   “轻舟已过万重山”,写出了“轻舟”这一物体的位置变化,寓意这是一种动力强劲的机械运动。
   白居易的《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反映了不同波长的光的散射能力不相同,所以春天的江水看起来才会是蓝绿色的。
   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含有更为复杂的物理知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体)因温度下降,凝华为霜(固体)。最后“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一句,指声音传播要介质,且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质量高,损耗小。同时表明,声音有不同类别,影响人们生活、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五代那首作者佚名的《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常被物理学家引用:
   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所谓“是船行”,表明物体的运动是凭借参考系来观照的,船的运行,选择的参考系是河岸、山或者地球上相对地球静止不的其它物体。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句中蕴含着能量的转化,即因为人拉开弓弦,弓弦的弹性势能就会转化为箭的动能。
  此类诗句,不胜枚举。


   化学知识,古典诗词中也不时可见。
   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作以物喻人,所包含的化学知识,就是石灰石(成分为碳酸钙)经过高温焙烧,分解成氧化钙。作为古代最为普及最为重要的建筑材料,石灰的这一形成过程,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CaO+CO2↑。作者仔细观察到了这一化学现象,并由此悟出了“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生哲理。
   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一钱斩吏》: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水滴石穿”,用来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把很困难的事情做好。
   其中的化学知识包括:石灰石和水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石灰乳也就是碳酸氢钙的过程,其反应方程式为CaCO3 +CO2 +H2O==Ca(HCO3)2;另一方面就是酸雨(亚硫酸、硫酸和硝酸等)可以逐渐腐蚀石灰石,其反应方程式为CaCO3+H2SO4=CaSO4+H2O+CO2↑。
   还有刘禹锡的《浪淘沙》: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诗中提及了淘沙取金的采金法。在淘沙的过程中由于金的重量比沙大的多,因此先将含有金的泥沙沉降,让金与沙分离,最后得到珍贵的金粒。
   杜甫的《客从》,更是形象地描绘了珍珠的化学变化: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珍珠,在古代价值很高。它的形成,是珍珠贝的外套膜中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分泌物凝积成形,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有少量的有机质。碳酸钙难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能转变为酸式盐而溶解。杜甫的居室漏雨潮湿,珍珠遇到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变成了红色液体。


   对于生物学现象,诗人尤其敏感。
   请看白居易的《题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揭示了一个生物学的常识。四月间,山下(即所谓“人间”)已是百花凋落,而山上桃花才刚刚盛开,几乎相差一个节气。同样的年份同样的花,花期却不相同,充分说明了影响花期的主要因素为温度。当温度高,空气干燥时,开花较早,持续时间短;反之,如果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则开花较晚,延续时间较长。
   白居易的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描绘了与植物发育有关的现象。因为草本植物的木质部不发达,茎大多没有形成层,茎的支持力很弱,所以植物一般比较矮小,寿命也比较短,多数在生长季终了时,其整体或地上部分死亡。大多数的草本植物只能存活一年。
   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了由生物学导致的秋天的特异风光。在深秋季节,枫树的叶子会陆续地转换成红色,究其原因,在于它们树叶的细胞中不但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而且还含有花青素这样一种在其他树种中少有的物质。在温度降低、湿度减小和光照减弱的气候里,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的含量逐渐减少,而花青素却不断增多,在叶子呈酸性的细胞液的作用下,花青素便使树叶变成了红色。
   南宋赵师秀的《约客》一诗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一联可谓妇孺皆知。诗句简单明了地指出了青蛙的生活环境:青蛙的生殖过程离不开水,终生只能生活在水源附近,产卵更依赖充足的水源。所以,在有青草的地方,在池塘周边,处处可见青蛙,时时可闻蛙鸣。
   而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则揭示了动物与人类环境的关系,尤其是“蛙声一片”,表明环境无污染,动物也因此安逸,得到大量繁衍。
   诗词的渗入,使生物课达到了一种优美的意境。

   
   让学生深刻理解“天人合一”、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课本上的简单表述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利用有关的诗词,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深化学生的认知。这样的诗词很多很多,有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有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有唐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还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数不胜数。在对古诗词的阅读欣赏中,启发学生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美丽画面,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可以让学生把这些美感在心灵中逐渐沉淀下来,体验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愉悦,从而形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观念。
   教学自然科学,诗词大有可为。教师可以引入诗词设计问题导入新课,可以借助诗词编成练习题,可以讨论诗词中包含怎样的自然科学知识,可以描述日常所见的类似诗词中的某些现象。诗词的音韵美、形象美、情感美,一旦与科学知识的客观性、科学性、逻辑性结合,便会让课堂更加形象直观,更加生动有趣,更加理智和丰满。
                                                        2024年2月27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