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关注]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松滋特等劳模辛志英

8238 0
发表于 2019-9-20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荆江大堤沙市段耸立着一座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新中国第一个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

在这座13米高的塔形花岗岩建筑物下方,有一幅用汉白玉雕琢而成的工农兵三人浮雕肖像,其中那位扛锄头的农村妇女的原型,就是松滋人辛志英。

今年86岁的辛志英老人曾率领乡亲参与修建荆江分洪工程南闸堤坝,立下了汗马功劳。1952年她获得“全国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208482684.jpg

(辛志英拿奖状忆当年)

脚扶着石头研究纹理 日夜敲打。1933年辛志英出生在松滋米积台。那一年,松东河水泛滥,她的爷爷守堤时不幸被洪水卷走。

当时家里人为她取名时,没有按照派系来取,而是将一个“志”放在了名字中间。“奶奶从小就对我说‘辛志英要立志治水’。”辛志英老人回忆道。

家人的寄托和奶奶的叮嘱,让辛志英从小便与“水”结下了缘分。

1952年春天,辛志英19岁。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了当时的松滋县米积台镇:国家决定修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座大型防洪工程--荆江分洪工程,用以保护荆江两岸5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除调集10万解放军外,还需动员20万民工共同参与荆江分洪的工程建设。

作为镇上的妇女委员,辛志英立刻报了名,此外她还积极向身边的乡亲宣传。当年4月,辛志英带领着乡亲们出发了。从松滋米积台赶往荆江分洪工程南闸工地。

2085037606.jpg

(治水模范辛志英)

“我们自己带着劳动工具,从米积台赶往荆江分洪工程南闸工地,走了整整一天一夜。”辛志英老人回忆说。

为了抢在汛期到来之前完成这一宏伟工程,辛志英和乡亲们的任务就是把从黄山头山上炸出来的石头一一敲碎,然后运到南闸修筑堤坝。工地上人山人海,大家忙得热火朝天。辛志英一门心思扑在了敲石头这件事上,干劲十足。

“我用两只脚扶着石头,研究石头纹理不断敲打,日日夜夜搞。”回忆到这里,辛志英老人情不自禁举起了一只手,低下头,重现了当年敲打石头的样子,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当时工地上的条件异常艰苦,茅草一铺就是睡觉的地方,没有水洗澡,有时连饭都吃不饱,石头蹦到脸上到处是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辛志英创造出了“鹞子翻身碎石法”, 让碎石的工效成倍提高,平均每人每天碎石由原来的0.2立方米增到1立方米左右,辛志英自己也创造了每天碎石1.38立方米的最高纪录,被誉为“荆江铁女”。

“我当年敲石头是第一名。”辛志英老人笑着用手比了个“一”字,满脸自豪。

2085052481.jpg

新时代治水要用新办法。1952年6月20日,荆江分洪工程胜利竣工,整个工程只用了75天,比预定计划提前了半个月,创造了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同年9月,辛志英作为全国特等劳动模范来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和宴请。

“为民治水,造福子孙!”毛主席的这句话,深深地烙在了辛志英的心里。从北京回来后,辛志英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兴修农田水利的建设中去。她先后到过大同区、南海等地,通过疏通河道,开挖水渠,修建电力排灌站,原来的“虫窝子”、“水袋子”彻底变了样。

208513435.jpg

(辛志英家里的老照片)

辛志英老人搬了几次家,老物件丢了不少,但是当年获得全国特等劳动模范的奖状被老人一直珍藏,如今摆放在家中的卧室。在辛志英老人眼中,荆江分洪工程不仅仅是新中国第一个水利工程,更是“咱老百姓自己修建的第一个防洪工程”。

从肩挑背扛到大型机械化施工,从荆江分洪工程到三峡大坝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水利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此,辛志英老人感叹地说:“新时代治水要用新办法,既要治洪水也要保护生态环境。”

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见证了辛志英老人这一辈人不惧艰苦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光辉历史。在新时代,一代又一代的治水人将不断书写水利传奇,打造人水和谐的新画卷。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100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