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修学《十善业》 促进大和谐(连载)

   火..

评论108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9-4-15 21: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4/15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这一段开示就是本经的中心,也可以说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教化众生的中心。
修净土为什么还要学《十善业道经》?
《观无量寿经》中讲韦提希的家庭国家遭到变故,向佛请教,佛向她展示十方无量世界,供她选择。她选择了西方极乐世界。世尊这时给她首先讲的是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佛告诉她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即是说,这是无量无边法门的根基。这三条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总纲领、总原则。实际上就是前面两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法的修学从这里开始。
方便当中最重要的是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就是讲的这两句话。不懂得十善业道,孝亲尊师不能落实。
【今天收到一个视频,很好,先在此分享给诸位。应宽太师兄对我的请求,讲讲:在家居士不要多管寺院的事务,尤其要尊敬出家人,不能说这评那,只做功德便好,除非寺院法师请居士做。】
《无量寿经》、《坛经》都是讲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三业,纯善。
世间人迷惑愚痴,把苦当作乐,以为五欲六尘是乐,其实五欲六尘是苦。觉悟的人离苦得乐,这个苦就是指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这个乐才是真正的乐。
《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讲三途的苦讲得很多。
天人有坏苦、行苦;四圣法界还有不能够破无明证法身的苦。
心里面还有自私自利,这是根本不善,这就是凡夫的迷。《金刚经》里讲得好: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若菩萨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
不但不能杀生,令众生生烦恼也等于杀生。诸佛菩萨是令一切众生常生欢喜心。令众生生烦恼的是魔,不是佛。
普贤十愿第一条:礼敬诸佛。诸佛包括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
【今天,我给家里狗取大名为多佛、小名为多弟。】
一定要入境随俗,内心要平等清净。
《礼记菁华录》第一句话:“曲礼曰: 毋不敬”。这是善法,是大善。
昼夜常念善法,是心善。
净宗修行的五个科目:净业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
孝养父母,养其身,养其心,养其志。展开来,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换句话说,我们对一切众生有供养的义务,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奉事师长,和孝养父母一样。这是根本,其他一切法是方便。从慈悲修起,慈悲心就是大菩提心。再提升,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再提升,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修六和敬,从做好夫妻修起。别人做不到无所谓,关键是自己要做到。戒和同修,不是和对方同,是跟佛菩萨同,跟真如本性同。戒和同修,是随缘,恒顺众生。
三学,戒学是清净、净而不染,定学是正知正见、正而不邪,慧学是觉而不迷。
六度十愿都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净宗法门是这样修行的,然后念佛,决定往生净土。
思惟善法,是念头善。
观察善法,行为善。人有十个好处一个缺点,我们看他十个好处。人有一个好处十个缺点,我们看他一个好处。这就是观察善法。
佛法讲得详细透彻,其他任何宗教都不能比。因为佛教经典多。
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不容丝毫自私自利存在。
这一段中,从“昼夜常念思惟”到“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讲的是善因。“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这一句讲的是善果。末后,“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这是善缘。
今天《十善业道经》修学的思考题:
1、《佛说十善业道经》的中心是什么?其中善因、善果、善缘分别是什么?诸恶道苦是有哪几类?
2、为什么要尊重出家人?在家居士怎么对待寺院的事务?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21: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4/22
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
我们果然能够做到心底善良、行为善良、语言善良,我们将来决定能够生至善的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华藏世界是至善的世界。那里人人无量寿、相无限好。
心愿具足,行也要具足。行里面,一是念佛,二是行善。虽念佛而不行善,亦不能往生净土。
不管是哪个人、哪个团体做善事,我们都要尽心尽力帮助,即使没力,也要随喜赞叹。
往生是果,行善是因,缘就是常常亲近善知识。诸佛菩萨是善知识,礼敬佛像、读诵经典,就是亲近诸佛菩萨。
利用网络科技听经闻法,修习世出世间圣贤的教诲,也是亲近善知识。
我们可以肯定生命不是这么短暂的一世。生命有生死,慧命无生死;肉身有生死,法身不生不灭。
自私自利的执着是业障,障碍了善根。
看到别人有苦难,牺牲生命也要救苦救难。这个身体舍弃了,会得到更好的身体。
宇宙虚空中,所有的星球,我们都去过,以后不可以去。佛给我们说,我们的活动空间是周遍世界。
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善法是什么?在六道里面,是人天身。声闻是阿罗汉,是听佛讲经而觉悟的,所以称声闻。菩提就是正觉。
阿修罗不算善道,阿修罗有大福报,但福报享受完会堕地狱,因为好争好斗。
佛教我们福慧双修,是把福放在前面,所以一定要行善修福。
佛法教人最要紧的是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学佛就是学如何与一切众生相处。仔细观察,佛无非教我们做人而已,学佛即学做人。做人的最高原则就《十善业道经》这一段开示:常常念着别人的善。
境缘无有好坏,好坏取决于心。
舜王的父及继母兄弟,天下人看到都认为是恶的,唯独舜王认为是好的。
常念善法、观察善法、思惟善法,这是随顺法性。如此烦恼就能断尽,智慧就会现前。
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这一段是全经的总纲领。
决定没有伤害众生的念头。念头尚且没有,哪有行为?
偷盗是占便宜,邪行是淫欲。
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这个根不断掉,念佛念得再好,也不得往生。
佛教我们不但要以戒为师,还要以苦为师。苦行对我们修世间法障碍少,不会贪恋这个世界。
永离杀生的念头之后,要生护生、助生之心。布施财物、佛法、无畏。
偷盗,也叫“不与取”,就是未经主人允许而取得。对于树木花草,山神是主,树神是主。
占一个人的便宜不可,占公家的更不可。最严重的偷盗是占用三宝道场常住的物品、占道场的便宜。看到别人做,自己也这样做,不知果报严重,所谓地狱门前僧道多啊!
占别人的便宜,别人的损失不大,自己的损失大呀,障碍自己的道业。
邪淫,即情欲,不是小事情,不是两个人的事情,是大事情,关系家庭安定、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中国古大德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世界和平的根本在家庭,家庭的根本在夫妇。《十善业道经》是佛法修学的根本法。
妄语,说假话,欺骗别人,这是口恶中最严重的。
两舌,是挑拔是非,两面三刀。破和合僧,是五逆罪之一。果报是拔舌地狱。在地狱里面时间长啊,无量劫。
恶口,是言语粗鲁,没有礼貌。不但显示自己没有修养,而且显示没有接受过教育。受教育就是提高自己的修养境界。今天学校的教育,是知识的教育,不是圣贤教育,不是做人的教育。纵然拿到博士学位,没有放下自私自利、烦恼习气,还是谈不上受过教育。
孔子教学把言语看得最重,放在四个科目的第一位。其次是德行、政事,最后才是文学。这个次序是不能颠倒的。
绮语,是花言巧语,诱导众生去行不善业。好比现代的电视、电影、音乐、舞蹈乃至美术,美其名为艺术,实则教人贪嗔痴慢,教人杀盗淫妄。
口业有四种,《无量寿经》上把注重口业放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今天《十善业道经》修学的思考题:
1、何谓善缘?为什么要常常亲近善知识?
2、《十善业道经》的总纲领是什么?为什么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9-4-29 21: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4/29
十善之意业有三种:不贪、不嗔、不痴。
贪欲,世间所有一切的恶业都是从这里生的。这是根本严重的大恶。
“嗔恚”“邪见”不必多说。
这一段是佛家的行经,修行修什么,就是修这一段。要背诵,要念得很熟,常常以这个来警觉自己。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
诸佛菩萨在一切经论里面,不断地告诉我们,杀生是恶业里面最严重的,杀生的果报严重。这十种离恼法反过来,就是杀生的果报。
蕅益大师把杀生的果报讲得很清楚。
大乘法是论心不论事,心里面起个杀生的念头,这个罪就成立了。小乘的善里面往往夹杂有不善,大乘里面决定不容许夹杂不善。恶的念头没有,就是真正的善心。
我们要培养自己真正的善心。可是这个事情很难,难在我们烦恼习气太重,不喜欢动物甚至恨它;另外就是贪心、贪口福。主要是不了解事实真相。
儒家书上说:“君子远庖厨,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儒家所赞成的是吃三净肉,没有看到杀、没有听到杀、不是为我杀的。
伊斯兰(回教)里,没有经过阿訇祝福的畜生肉就不能吃。都是有爱心在其中,讲仁慈。
佛教人吃三净肉是不得已,因为当年世尊生活是托钵,人家供养什么就吃什么,决不分别执着。
素食运动是梁武帝提出的,梁武帝读《椤伽经》“菩萨慈悲不忍心吃众生肉”,很受感动,于是自己断除肉食,佛家的二众弟子立即响应。素食决定有好处,永离杀生。如果没人吃肉,屠夫这个行业就没有了。
你能行布施,你就是菩萨,就是佛陀。你不能行布施,就是凡夫。六度里面,第一是布施,第二持戒是无畏布施,第三忍辱也是无畏布施,第四精进、第五禅定及第六般若是法布施。所以说,整个六度,就是一个布施波罗蜜。
只要我们行无畏布施,身上的杀气就没有了,就显现慈光。
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非人,是指人道之外的众生,多半是鬼神。
病痛有三类:一是饮食起居不当,这找医生能治。二是冤亲债主找来,须诵经拜忏调解。三是业障病,须忏悔,从心里忏,断恶修善,彻底改过自新。忏悔对二、三类病都有效。
功夫纯,就没有恶梦,只有好梦,甚至梦到佛菩萨。
一个果然能够做到不得罪人,就了不起,所谓正人君子。与一切众生结善缘,决定不要结恶缘。
自己有信心,行善积德,没有堕恶道的恐怖。
有因无缘,果不现前。作佛的缘,就是念佛。
讲经是为了接引初机,听经是为解惑,念经是收摄心念,心不散乱,不必念经,一句佛号念到底。广学多闻是为了普度众生,度种种不同根性的人。是故,学经是为别人,念佛是为了自己。
不杀生,是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若能回向成佛,即得无量寿。
今天《十善业道经》修学的思考题:
1、不杀生能得十种好处,是哪十种?是谁最早倡导断荤吃素的?
2、何谓三净肉?病痛分为哪三类?应该怎么治?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9-5-6 21: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5/6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佛经常讲财为五家共有,若离偷盗就不会遭自己以外的四家(生病医用、败家子、贼、国家没收)分散的灾难。
财富是追求不到的。若能追到,圣贤的教诲就可以放弃,因果的定律就被否定了。
吉凶祸福的定义、标准,一定要在果报上看。果报通三世,现前有财,后来破产,这个财不是真的。福若能代代相传,这个福才是真的。
财富怎么来了呢?布施。
用钱是智慧。真正会用钱的是大智慧。不会用钱,会招来灾难。
真正的福报是财富与社会大众共享,而不是独享。
范蠡,吴王夫差的一个大夫,勾践复国之后,他离开了,做生意没几年就发了,发了他把财散了,再做又发,三聚三散,成为中国的财神。
东南亚金融危机,经济普遍衰退,为什么新加坡居士林不衰退、还月月增长?散财啊!天天在做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
马来西亚丹斯里李金友,做得很如法。私人企业,把一片荒山买下来,许多人都说他决定赔本,经营六年没赚一分钱,周围十几个村庄的人原来都是打猎为生,他把猎户的工具收买,让他做自己公司的员工,给他很好待遇,这一个地区的人不杀生了。山上员工三百多人,终年吃长素。起初不习惯,半年之后这些人欢喜了,因为皮肤变白嫩,脸上皱纹没有了。都做他的护法,他后面的福报不可思议。
人必须要有大菩提心,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我们做事,不是为了别人赞叹,也不管人们非议。做事的标准,就是看对众生、对社会、对世界是否有利。利益众生的事情,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都应该做。不利众生的事,无论别人怎么赞叹,也不要做。
往生最重要的条件是,临终时神志清楚。如果临终的人神志不清楚,后人想救度他,必须要像《地藏经》里面的光目女和婆罗门女发做佛菩萨普度众生的大愿。你做了菩萨,你的家亲眷属都得度。不做菩萨,度不了。
保信法,“保”是保持而不会丧失。信,是信心,对佛法的信心,对自己的信心。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
古大德为什么把寺庙建在深山,就是要你不方便,远离污染。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上教导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在五欲六尘境界里面,身心不染,是净业功夫成就的人。在十大宗派里面,净土跟密宗都是修清净心的。
密宗是上上乘清净心,是不离名闻利养,不离五欲六尘,在这里面得清净心,真功夫,普通人修不成,修不成必堕地狱。所以,修密宗只有两个结果,一是成佛,二是堕地狱。
净土则上中下乘都有。它的殊胜好处是远离五欲六尘,不接触,才能保住自己。
今天《十善业道经》修学的思考题:
1、佛经常讲财为五家共有,是哪五家?为什么说花钱比赚钱更难?
2、何谓保信法?信有哪几种?古大德为什么把寺庙建在深山?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9-5-13 21: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5/13
居士林副林长李秀琴居士,开个小店。有些小学生在她店里偷小东西,她看到了,叫他过来,说:“够不够,随便拿”。不忧损害,感动邻里乡党。她往生,一条街坊上的人都送她。【我母亲也是如此,以前家里门前有两棵白桃树,结的桃非常好吃,有个男孩子晚上爬到树上偷桃,母亲看见了,叫他下来进屋,吃够了,让他走。以好心对待他,感化他。】
处众无畏,无论在什么团体里都很从容自在,因为心中无愧。哪些人会处众有畏?做过愧心事的人。
印祖早年房间有蚊虫,他不让侍者弄出去,让它们在房间提醒自己,认为这是自己的德性不够才招引这些蚊虫。后来70岁以后,无论他住在哪里,房间都没有蚊虫了。所以,进德修业是我们做人的一桩大事情。
财命色力安乐。财是财富,命是寿命,色力就是健康。这三样都是众生所需求的。
财富不必要多,够用就好。知足常乐。知足才能成佛,候补佛都住在知足天,兜率天就是知足天。知足才圆满,圆满就成佛。乞丐知足也圆满。吉凶祸福都是在一念之间。
净土法门,正助双修。我们依《无量寿经》,依六字洪名,这是正修。依《十善业道》,每天检点我们,这是助修。
科学技术一发达,世间人对神权越来越淡薄。我们肯定鬼神的存在,也明白鬼神是不会干涉人类的,吉凶祸福都是自己善恶的业感。
西方极乐世界是个好地方,纯善无恶。极乐世界也不是佛菩萨造的,是诸上善人感召的。是故《十善业道经》前面说:“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善恶道是相对的,一切诸恶道,把十法界全包括进去了。“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不善里面最主要的是自私自利,这是修行不得力的主要原因。
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求生净土必须得一心专念。“百花丛中过,身不沾一叶”。
鼓励贪嗔痴,推动贪嗔痴,这些人就是邪师说法。
不杀生,果报无比殊胜,其中最殊胜的是健康长寿。但很多人做不到,原因就是习气太重。
阿罗汉的像,各不相同,过细看都还是慈祥的。菩萨的像是一样的,慈祥和蔼,一切众生看到到生欢喜心,跟阿罗汉不相同。
德性不同,像就不同。古人天天照镜子,看看自己的像,就能醒悟过来。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别人,“三人行必有吾师”。
佛的业因第一条是平等心,平等心现前还谦让,这就是佛。贡高我慢就是没有平等,总觉得人没我高,凡夫之心,前途一片黑暗。
菩萨还没有做到圆满的平等,菩萨的心是六度心。
佛法的基本法就是十善业道。
辩才是处事待人接物所必须具备的,不但自己受益,还帮助别人。
“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个心散乱,就是私心杂念。
偷盗,就是占别人的便宜。拿起常住的电话,跟别人聊天,都属于偷盗。犯五逆十恶罪,临终忏悔,佛可以救。但是盗十方常住物,是不通忏悔的,佛都不能救。因为常住是通虚空法界的。【我每年给学校主动交200元茶水等而私而用的费用,就是不占公家的便宜。我们这次协会30周年庆祝活动,有很多文档需要打印,本来我学校的办公室可以打,但因不属公事,所以我都拿到打印店出钱云打,文件夹也是另外去买。】
《华严经》上说:“信为道元功德母”。儒家讲:“人无信,则不立”。如何保持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就这十种。信愿行三资粮,第一就是信。
当今世人都在追逐名闻利养,我们彻底放下,全部舍弃,告诉人们不争,世间什么都是假的。作出孝亲尊师、知恩报恩的样子让世人看看。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邪行,即邪淫。智,是智慧、智慧人。
诸根调顺,是身体健康。过度的淫欲,必定损坏健康。中年以后,最大的幸福是健康。
喧,即吵吵闹闹,家庭不和。掉(dao),是身心不安。先生或太太有外遇,这个家庭问题就来了。影响之大不只两个人,最受害的是子女,尤其子女在童年的时候,父母是榜样,他天天在看,如果父母做出不善的样子,这就影响他一生。他又影响社会,逐渐扩大。
今天《十善业道经》修学的思考题:
1、何谓正助双修?净土法门正修和助修分别是怎样的?
2、为什么不能占别人或公家的便宜?何谓邪行?离邪行可得哪几种好处?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9-5-20 21: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5/20
所以,邪行罪业无量无边。今天社会的动乱,根在家庭的破坏,征兆是世界末日。
古代虽然制度专制,但有不少很好的帝王,以十善教人。轻财利,重道义。
但现在的世界,背信弃义、自私自利,最终导致战争。解决当前灾难的问题,只能是圣贤教育。
妻莫能侵。侵,即侵犯。侵犯最严重的就离婚,分财产。
西方人的离婚率达到60%以上,台湾达到50%,怎么得了?这是社会动乱的主要原因。
昼夜思维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首先要落实在家庭、落实在日常生活工作之中。如此才能救自己、救社会、救一切众生。
隐密藏相是佛三十二相之一。
十善展开就是无量无边的善行善法。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
佛说的每一个字都有无尽的意义。这部经是世尊在娑竭罗龙宫讲的。娑竭罗意为咸水海,表我们生活的苦海。龙,是善变多端。王是各行各业的领导。
这个社会有形形色色的人,持各种观念,造各种各样的业,自然就有各种各样的果报。
妄语罪过的大小取决于受害人的多少,受害人多罪过就大, 受害人少罪过就小。
一旦堕地狱,受报时间按人间是一千八百万年,他自己的感受是无量劫。
天所赞法,天是天人。
优钵华是青莲花。不妄语口中出香气。如果口气难闻,对修行人来讲,不是坏事,警策自己。
跟大众相处,闻到别人口有气味,不要嫌弃,知道他是口业太重,警示自己要注意。
四十岁以前,大多是前世业因现果。四十岁以后,这一生以前的业因就逐渐现前了。
要想改变命运,全靠修行。像《了凡四训》里所讲的行善改过就行。
善护口业,就能得到口气清香。
虚云老和尚曾经到过香港,香港的同修想留老和尚长住,给他修了一个精舍。老和尚还是回中国大陆了,告诉同修们“这个地方”不能住,香港是花花世界,不适合修道人住,容易堕落。
虚云老和尚一年剃一次头,一年洗一次澡,衣服都不换的,领子上油垢一层好厚,但是闻闻很香。我们的衣服三天不洗出臭味,他的衣服长年不洗出清香。清香,就是清莲花香。我们就知道,老和尚三业清净,才感召这个果报。我们三天不洗澡,闻闻是什么味道,勘验自己的功夫。
净空法师在台湾华藏图书馆讲经的时候,那时是讲经20年了才有那么一个图书馆,一位老居士说:“法师,从前您的口气很难闻,现在没有了。”自己不知道,从来没有人讲过。
我们真正依照佛法修行,要天天听经闻法。如果离开了经教,这个社会的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的诱惑,你决定抵不住,肯定会堕落。
心清净,你的体质就清净,容貌就转好,口气就清香。这是不妄语的第一个好处。佛说,三世不妄语,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子。释迦牟尼佛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脸盖住,广长舌相。
二、 为诸世间之所信服
人无信则不立。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常,是不变的道。
信为道元功德母。现在社会用信用卡,没有信用,就很难生存。
现在很多打妄语,是为了保护自己。纵然打妄语可以得到地球,也免不了堕地狱。
纵然是善意谎言,但许许多多地方,你善心善意,人家听了之后会产生误会。
今天《十善业道经》修学的思考题:
1、世界动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是地球上的最后一次战争”之说道理何在?
2、口气难闻是什么原因?怎么让自己的口气常呈清香?如何理解“信为道元功德母”?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9-5-27 21: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5/27
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
因为别人相信你,诚实不妄语,往往引用你的言语、你的说法来作证,就像我们常常引用经典作证,引用古大德所说的为证。
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
众生因为迷惑,随顺烦恼习气,造作种种不善,果报不善,常常生活在苦难之中。
有的人地位很高,到了朋友都不敢接近,高处不胜寒,找个朋友聊聊天都找不到。有的人得的财富太多了,时时刻刻提防别人陷害他,出门都要请很多保镖,行动不自由,真正知心的朋友都没有了,变成了孤零零的。
爱语是爱护他的言语,不一定是好听的,是对他有好处的。现在这个社会,大概只有父母对子女还有爱语,老师对学生都未必有了,朋友之间就更难,所以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悲惨的世界。伦理道德全部沦丧了,这是一个大乱的时代。我们总算是有幸,过去世还修了一点善根福德,这一生还得遇了佛法,还懂得修行。你能够懂得社会现象,就是古人所讲“审而明之”,吉凶祸福了如指掌。
从前夫妇是道义的结合,有义,有情,有恩,有爱。现在的夫妇结合是看“利”、“欲”。女的看这个男的有钱有地位,利;男的看这个女的还长得不错,欲。没有爱啊!这个社会还得了吗?
佛家常讲“回头是岸”,大家不知道回头,我们自己要晓得回头,不辜负佛菩萨的教诲。修行要从不妄语开始修啊!
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
胜意乐,就是佛家讲的法喜充满,儒家所说的“不亦悦乎”。这个乐不是从外面来的刺激,而是内心生的喜悦,像泉水一样。
三业清净,《无量寿经》上世尊开示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个三业展开就是十善业道。
十善业道都做到了,就得胜意乐,经论里面常讲“常生欢喜心。”诸佛菩萨得到,祖师大德得到,真正依教奉行、为人演说的人都得到,我们只要肯干也能得到。这种喜悦,能消除一切烦恼、业习、天灾人祸。这是三业清净之德,可见得言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
没有妄语,这个人常开智慧,当然言论没有过失,心常欢喜。
古人讲“人逢喜事精神爽。”健康人常常是生欢喜心的,常常愁眉苦脸的人一定不健康。
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
天有二十八层(见图),高级的天人五通的能力很强,除了漏尽通外,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及神足通都有。
妄语是烦恼,严重的烦恼。修行首先要断妄语。
今天《十善业道经》修学的思考题:
1、何谓“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如何做到?
2、天有几层?天人有哪些神通、寿命如何?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9-6-3 21: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6/3
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
这是无碍的辩才。没有谁能制伏。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当时外道很多,著名的外道有九十六种。讲外道不是诽谤人,不是贬低人,“心外求法”叫外道。我们修学佛法,若也“心外求法”,在佛门叫“门内外”,即佛门里面的外道。虽然学佛,皈依受戒了,对于佛的经典没有深入,不了解经教的义理,念念还受境界诱导,也叫外道。
跟外道相对的是“内学”。内是能现能变,是真的;外是所现所变,是假的。
佛法是向内求的。内求诸己,不求诸人。佛法的殊胜,是直接教我们内证。内证的方法的好啊!但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
佛教我们不妄语,但有时就做不到,因为对“我”不利,总有个“我”放不下,这个关难突破。诸佛菩萨敢讲真话,因为他无“我”。
伊斯兰教总结就是两句话:“顺从真主,和睦待人”。佛法常说“随顺性德”。佛家称心性,回教称“真主”,名词不一样,意思是一个,都是能生能变的性识。法相唯实宗里面讲“离开性识,无一可得”。
真正明白觉悟的人,佛家称为佛、菩萨,其他宗教里面称为神、圣人、神的使者。名称不相同,实质是一样的。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所以佛法跟其他宗教很容易沟通。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如来的真实语是从不妄语这个业因得来的。如果从相上讲,即得如来广长舌相。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两舌”是指挑拨是非,造谣生事。
口业里面最严重的是“两舌”,其害超过妄语太多了。小的挑拨两个人不和,夫妻不和乃至家破。大的挑拨两个国家不和,甚至发生战争,伤害众多人命财产。
更大的两舌是挑拨佛法,破和合僧,比挑拨两国发生战争的罪过还要重。属于五逆罪,果报是堕阿鼻地狱。
地狱里面的一天很长,经里面有很多说法,也就是说时间不是真的,最短的讲法是我们人间二千七百多年,我们中华民族号称五千年历史,这在地狱只有两天。
人堕地狱,在地狱里的时间是人间一千八百万年,感觉是度日如年。人在受苦的时候感觉时间非常长,欢乐的时候感觉时间非常短。所以时间是感觉里面产生的,不是真的。
菩萨度人,应以什么身得度,菩萨就现什么身。菩萨要度喜欢赌博的人,也跟他们一样上赌场赌,而且每赌都赢钱,大家看到就问方法,菩萨就教给他佛法。这不是凡夫能够示现的,也不是凡情能够理解的。如果看到善知识有些行为似乎不是正道,你就舍弃不亲近他,那你就可惜了,你的法缘就断了。
纵然他的行为有的不端,我们也应该恭敬向他学习,学习他好的一面。如此你才能亲近天下善知识。这是教导我们寻师访道应当有的心态。
诸佛菩萨在世间示现,佛门里面常讲“龙蛇混杂”。这也是为什么普贤菩萨教导我们“礼敬诸佛”。“礼敬诸佛”是决定没有分别,善人恶人皆有佛性。我们心目当中,都要把他当成真佛来看待,我们才能成得了佛。如果我们心里面还夹杂着一些不善,我们就不能成就。这就是我们修行能不能成就最大的一个关口。也正是《坛经》里面所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什么时候我们能够“不见世间过”,念佛人一定会功夫成片。为什么?你的心纯善了。纯善的心是真心,纯善的心是本性。
我们现在心坏,就是因为把外面许许多多不善放在心里了,自己的心变成不善。
现在迷惑、颠倒、可怜的人,迷惑颠倒可怜在哪里?他专门搜集不善,而把善法统统漏掉了。所以给自己带来了许许多多灾难。这个灾难最严重的是三恶道。
新加坡有个非常聪明的人许哲,一生专门搜集别人的善,从不在意别人的不善。她本是个天主教徒,到100岁的时候才接触佛法,看了经书,来皈依,净空法师把五戒证书都送给她,因为她五戒全做到了。我们受五戒还未必能持,她已经圆满了,五戒十善都修得圆满了。这是我们的好榜样啊!
有些人修学不如法,甚至为非作歹,不必在意,最好不要管。他将来堕三途,是他的事情。我如果要揭穿他,让许多佛教信徒丧失对佛教的信心,我要堕阿鼻地狱。这里面的因果利害得失要明了。末法时代,罗刹、修罗当家,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要有智慧保护我们的清净心,保护我们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
今天《十善业道经》修学的思考题:
1、何谓“外道”与“内学”,二者的区别如何?
2、为什么说“两舌”其害超过妄语?怎样理解“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9-6-10 21: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6/10
保护自己看破放下自在随缘的菩萨行。护法最重要是护持自己的佛心。
断恶怎么断?看到恶人恶事,决不放在心上。修善怎么修?看到善人善事,要云效法。
净空法师初学佛的时候,也听到许多谈李炳南居士的坏话,但从不在意,坚持跟李老师学。因为他知道,连释迦牟尼佛、孔老夫子,诽谤的人都很多,何况李老师。
一个人不遭诽谤不是个容易的事情,连佛菩萨都做不到。再说,不遭人嫉是庸才啊!你诽谤是你的事情,我看这个老师还是有道德有学问,我还是要跟他学。所以,净空法师跟李老师十年,恩德很深。
身口恶业的根本是三毒。三毒是能造,身口七支是所造。古大德告诉我们,修行要从根本修。贪嗔痴三毒是烦恼的根。戒定慧三学是善法的根。
真正肯行,就是智慧。要放得下才行。把见思烦恼(见惑)舍掉,才得真实智慧。见惑第一个是身见,断不掉见惑,你怎么修还是个凡夫。没有离开六道不算结果,勉强说人天小果。
实际上,佛法讲小果是阿罗汉跟辟支佛。真正佛法是三乘:小乘是声闻、阿罗汉;中层是缘觉、辟支佛;上乘是菩萨、佛。这才是真实的果报。
我们今天如果不把自私自利舍弃掉,怎么行?这是自己的障碍啊!这个关口很难破,如果这个关口破了,以后就好办了,决定不会退转作凡夫。
须陀洹跟初住菩萨都没有离开六道,但他决定不会堕三恶道,只会慢慢提升。
佛法说真的是转业,不是灭业。业的性是真如本性。佛法就是教你转迷为悟,迷悟转了,自自然然转恶为善。
十恶业里面,最严重的,也是对自己伤害最大的是“两舌”。两舌是成就别人造恶。
忍辱仙人被割截的时候,为什么不痛苦?因为不执着这个身是我。凡夫就是心有忧喜、身有苦乐。须陀恒以上的圣人就没有这种感受。色界天人没有嗔恚、没有傲慢,他遇逆境和恶人也心平气和,所以能超越欲界。越往上去,烦恼也轻。
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了,你才能得不坏身,无能害故。现在的原子弹,对虚空法界也无能为力。
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这是所有一切众生都希求的,但未必能得到。
现在的夫妻不和很普遍,为什么?常常会被别人挑拨、被第三者破坏。根本原因还是自己的业因所致。
不善的业因,遇到不善的缘,果报才现前。
我们纵然受了别人的欺骗和挑拨,也不要怨恨别人。因为这些都是缘,因还是本人以前所造。遇到这种缘,也是前因所致。
佛在教化众生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悖逆之事,那是过去生中的不善业因现行。
明白了道理,我们修行人决定不能两舌。不听信谣言,不传播谣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希望别人来破坏我们的家庭、工作和事业,我们也决不对别人挑拨是非。
两舌的果报严重程度是因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而定的。
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本业是我们在这个世间所从事的行业。也就是说,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都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支持和协助,你的事业顺利。
即使事业有不顺,要明白这是过去生中不善果报。
如果修行勇猛精进,过去生中的果报也可以改变,这一生的花报殊胜,来世的果报更殊胜。
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法行,指我们修行,也不会被人破坏。如有的人修行很好,遇到一位善知识,说还有比你修的这个法门更好的法门,你一听,放下所修的,去另修别的法门,这就是法行被破坏。这个善知识是恶友啊,现在这个社会很多。
有的人把邪法当正法,把正法当邪法。比如现在还有人反对《无量寿经》会集本。
念佛果然收摄六根,这个人就是纯善之人。
不懂佛法的,遇到灾难往往会怨天尤人。懂得佛法的,遇到灾难也心平淡定,知道这是以前的业因果报,报了就消了,是好事。
欺骗别人赚了十万,拿个两万来拜佛菩萨、来做好事,以为弥补过错,还是转不过来业因。要想真正转过来,做了十分的恶,要用十二分的善,勇猛精进,才可以化解恶业因果。
世尊对一切众生的教诲,《十善业道经》是第一堂课,从这一部经入门,也在这一部经上得大圆满。
    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
善知识是我们的老师,在增上缘中,这是第一个重要的增上缘。
佛在《阿难问事吉凶经》中讲的,第一条就是要亲近善知识。可是善知识很难得到,自古以来,是可遇不可求。
凡是自赞毁他,决定不是善知识。真正善知识,决定不会出风头、争名闻利养,也决不会主动来教你。善知识常持清净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事不如无事。你去求他,他才来教。所谓,求学问。只要你恭敬真诚去求,善知识绝对不会拒绝,他会很认真的教你。
净空法师早年向方东美教授求学,香港的唐君毅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也是方老师的学生。都是具备真诚恭敬、谦虚好学、处处忍让这三个条件,方老师才认真教。以后学佛了,净空法师亲近章嘉大师和李炳南老师,都是这样。
实在讲,学生找一个好的老师难,老师找一个好的学生更难。
韩瑛馆长、李木源居士和净空法师相处,也是真诚清净。
不坏善知识,是指亲近善知识的缘,绝对不会有人破坏。
现在这个时代,亲近善知识,诽谤嫉妒在所不免。净空法师跟三个老师,当年就有人来劝不要跟,说章嘉大师是政治和尚,说李炳南老居士是四宝,说方东美先生厌弃他的原配,说他们闲话的人多,净老听听一笑了之,还是一心一意跟他们学。
轻易听别人两舌挑拨,我们就动摇了,信心就丧失了,这是自己没有福报,没有善根。
别人两舌说的话,我们有没有调查弄清楚的必要?没有。若你有心去调查核实,你产生怀疑,你的心已经不清净了。如果对老师真的有信心,有些话听而不闻。要用这种态度,才能保住自己的道学。
不诳惑,就是不欺骗。
古人都说,人一生能遇得一知己,无话不说,你这个人这一生值得了。
今天《十善业道经》修学的思考题:
1、十善和十恶的根分别是什么?怎样断恶修善?
2、遭遇两舌,有没有必要去澄清事实?如何得不坏眷属?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732886471楼主 发表于 2019-6-17 21: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6/17
不诳惑,就是不欺骗别人。别人欺骗我,我不骗他。他骗我,可能是我前生骗过他,这生他报应来了,报了就还了,不必怨恨。
有发明,不申请专利,自己得利益更大。文人的著作,利益社会的好东西,不要版权,功德就大了。
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称为圣人贤人,圣人贤人的东西,都不会有专利版权。
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能够克服贪嗔痴的,佛称为大英雄。
心无忧喜,身无苦乐。这才是真正的离苦得乐。怎么离苦得乐?彻底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
从政,为众生的是政治家,是菩萨化身,如尧舜等帝王。为自己的是政客,是凡夫,如贪官污吏。
古时候,国家有灾难,地方有凶灾,帝王和地方官员都知道用佛法来教化众生、化解灾难。佛教导我们,当有灾难的时候,一定要反省,要改过,才能从根本化解灾难。世出世间所有的问题,佛都能帮助我们解决。
古代帝王没有不接受佛教的,社会士大夫,没有不读佛书的。韩愈年轻的时候不信佛,排斥佛法,晚年的时候醒悟,皈依大颠和尚,认真学佛。知道过去见解思想错误了,能忏悔。
现在有些人,非常顽强坚固,知道自己错了,也不悔改。只到灾难来到,后悔莫及。
《梵网经》里有两条:一、“不作国贼”。二、“不谤国主”。因为国主是国家的头,要维护他的尊严和领导,才有利于众生。纵然国王领导有错,都只能规劝。纵然有杀父之仇,都要等到他们退位后再报。如此才不致于影响众生。
《璎珞经》里面也有两条:一、“不漏国税”。纳税是造福社会、造福人民,是慈善事业中的第一个,是应尽的义务。二、“不犯国制”。国制是国家法律,一定要守法。
上面四条戒就是界定正法与邪法的标准。不爱国、不护国主、偷税漏税、违法乱纪的人不是佛弟子。
新加坡国大古振美教授出了一部书,专门论述佛法对各个国家的贡献。
宗教教育在西方是道德的教育,在小学,若哪个学生不信一种宗教,就作个记号,表示是问题学生。
佛教是教育啊!我们称释迦牟尼佛是本师,不是称神,也不是称父、称主。本师就是最初的老师。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和尚,是亲教师,是极其尊重的称呼,是校长和指导教授。一般出家人叫阿阇黎,表示轨范师,可以作为榜样的人,中国叫法师。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
丛林的主席,叫方丈,是和尚,称大和尚。和尚的下面有三位:一个是“首座”,管教育的,就像现在大学里教务长。二个是“维那”,管训导。三个是“监院”,管总务的。跟现在学校的组织机构一样。
佛教把博物馆和学校结合在一起,把艺术、建筑、音乐都结合起来,使佛教成为高度艺术的教育。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
古时本义指背离、违背、不和谐,如“气致戾,和气致祥”。现代汉语中常用于褒义,表示顺从、听话等意。某些地方作为昵称,是对家中幼儿、爱人间等的称呼。
乖度,过分,不当。言不乖度,就是语言恰当和谐。
佛在这里告诉我们怎样成就净业。净业从哪里修?先净其口。
《无量寿经》里讲善护三业,首先是“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往往下属背叛,必有原因。其中上司言语不当则为常见。
言语能反映一个人的德性。看你的言语、动作,你的德性就一目了然了。
说过失的一般只有两种人,一是父母,二是老师。亲朋见过,一般规劝也只一而再,不会有三。过三就起不到规劝的作用,反而容易结怨。
二、言皆利益
无益之言,在佛法里面,称作戏论,即世间人讲的开玩笑。诸佛菩萨、修道之人,出言成则,没有戏论。
净业是对我们有利益的,是帮助我们断烦恼、长智慧、得清净心。
三、言必契理
理,是真理。所言决定不会违背真理。
悖理之言,圣贤君子决定没有。因为他明心见性,见到真理了,都是从性德流露出来的。
四、言词美妙
这是契机,让人家听到欢喜接受。契机契理的言语才能广化众生。
佛菩萨再来,示现的是孝亲尊师、仁慈博爱,如此来影响众生、挽救众生。对于一切人尊敬,尤其对于诽谤我的人、攻击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格外敬重。感化恶人,劝化社会。
言词美妙,固然里面有好听的意思,“美妙”的意思更深更远,让别人觉得是“金玉良言”。
今天《十善业道经》修学的思考题:
1、界定正法和邪法的标准是什么?“不作国贼”、“不谤国主”、“不漏国税”、“不犯国制”分别出自什么经?
2、何谓“和尚”和“阿阇黎”?寺院里的首座、维那、监院分别管理什么事项?

生活在松滋,爱上100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100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