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评介 【评介】“麦香”阵阵,你在“守望”什么 - 董新明

洈水网刊小编 2017-9-17 20:07:00
“麦香”阵阵,你在“守望”什么
—— 略谈刘盛云的儿童诗创作

董新明

鸡年的早春二月,从北京传来了2016年度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揭晓的消息: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知名青年诗人、松滋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刘盛云,以《麦香中的守望——留守孩子的信》一诗喜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这位早生文学禀赋,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儿童诗的世界精耕细耘的青年诗人,在最初得知自己的诗歌入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的那一时刻,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样一段“感言”:

儿童文学作品,其情趣之美、智慧之美,让我获得无上的纯净,获得与生命、与世界对话的最直接的窗口,让我永远看到光。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多年,我倍感欣慰的是,我一直不曾割舍对儿童文学的热爱,特别是对儿童诗歌,更是痴迷而沉醉。感谢冰心奖评委会,感谢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他们给予我的奖励,让我更加坚定初心!

热爱成就一切。

正是基于“一直不曾割舍对儿童文学的热爱”,尤其是“痴迷而沉醉”于儿童诗歌,加上永不放弃的写作实践,盛云君才能在“麦香”阵阵的时节,捕捉到“留守孩子”深情的“守望”——

麦香中的守望
—— 留守孩子的信

我多想站得更高,爸爸
除了站在屋前的碾盘上
站在秸秆垛上,山楂树的丫杈上
我还想爬上南山崖
像踮脚的石头
像朝远方抛出银线的铁塔
爸爸,那样我的目光就会
毫无遮拦地飞呀
在烟尘里,在弧光闪射的喧闹里
找寻你橙色的帽
你帽檐下蓄满思念的眼
以及,你倔强的硬胡茬
走出大山,你就变为
城市的一根钢筋
不断拔节,不断接近云霞
爸爸,你说:无论走到哪
你的脚跟都接着地气
你的脚尖,都冲着咱们的家
爸爸,现在你可知道
麦子又大把大把抽出阳光的头发
妈妈的腰身,已越来越矮
越来越像一块土圪垯
但她依然含着笑啊,如我梦见
你随羊群回来,挥着汗透的衣褂

这是一封饱含真情的“两地书”。它宛如蜿蜒、迤逦的山路,一头挑起孩子留守的山村,一头挑起父亲务工、打拼的城市。

诗的第一节暗扣“守望”,虽不着一字,却处处可见孩子“守望”的折光。先是一个“多想”,领起他“站在屋前的碾盘上”“站在秸秆垛上、山楂树的丫杈上”。为何两“点” 站呢?行文暂不道破,巧卖关子。接着又来一个“还想”,使诗意掘进一层,“爬上南山崖/像踮脚的石头/像朝远方抛出银线的铁塔”。诗人仍然不予挑明,继续蓄势。“多想”“还想”虚实相生,“石头”“铁塔”具有暗示作用。

好了,以下的诗节该揭示“谜底”了——“爸爸,那样我的目光就会/毫无遮拦地飞呀/”一个“飞”字生动地道出了目光的恣意投射,“毫无遮拦”缘于孩童自由、散漫的心性。妙写“守望”,而不暴露“守望”,颇如昔日才子借“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这铺张扬厉的诗句,为官宦人家的“豪奢”曲笔“点赞”一般。

原来,孩子急切“守望”的是,“在烟尘里,在弧光闪射的喧闹里”辛苦忙活的父亲。他头戴“橙色的帽”,帽檐下有一双“蓄满思念的眼”,还有那“倔强的硬胡茬”。他的父亲,一走出大山,就变为“城市的一根钢筋”。诗人借助文字的摄像机,运用推、拉、摇、移的技法,把一个抛妻别子去城市务工,心怀对家人的无比眷恋,却有着倔强、坚毅性格的男子形象,活脱脱“挺”在我们面前了。“倔强”妙用通感,“钢筋”巧在暗喻,语言含蓄却不晦涩,触摸之,顿觉弹性十足。

诗人把孩子的父亲“设计”成一名建筑工,道出了他这根由乡村走进城市的钢筋,“不断拔节/不断接近云霞”,诗意的语言点化出了他的劳动成果,他对城市的贡献。而这位形如钢筋、对家“蓄满思念”的男子,却心怀柔情——“无论走到哪/你的脚跟都接着地气/你的脚尖,/都冲着咱们的家”,借孩子稚嫩的小嘴道出,其一,扣住了副标题“留守孩子的信”,亲切、得体;其二,含蓄地表明父子间有过真切的感情交流,从而增添了诗歌的张力。打工父亲尽管走南闯北,但他的“脚跟都接着地气”,“脚尖都冲着咱们的家”,这是一个留守孩子最热切、最本真的守望呵!

第四节,自然要“点击”“麦香”一语了,而前面驰骋想象、营构画面已见功夫。“爸爸,现在你可知道,麦子又大把大把抽出阳光的头发”,先是一句亲昵的呼唤,让孩子对父亲的思念充盈字行。再是借“抽出阳光的头发”,盛赞麦子的成熟,浸着阳光味道的麦穗自然会有香气散溢;而“大把大把”这拙朴的口头语,点化出了乡村丰收在望的情景。一个“又”暗示父亲出门久了,孩子“麦香中的守望”是一茬接一茬,如同年年生长、年年收割的麦子一般。爸爸打工在外,妈妈在家劳作,“妈妈的腰身/已越来越矮/越来越像一块土圪垯”,因为她辛苦的付出,才换来了阵阵“麦香”。“像一块土圪垯”就近设喻,用最本色的语言,“点赞”了妈妈的质朴、平凡、普通。而在生活重压之下的妈妈,“依然含着笑啊”。打量这一暖心的画面,“我”仿佛看见——“你随着羊群回来,挥着汗透的衣褂”。妈妈的“含笑”,彰显着她的乐观自信,她对生活的希望!爸爸的“挥衣褂”,虽是虚拟动作,但它在妈妈眼里,在“我” 心中,永远都是充满温情的。

本诗取题为“麦香中的守望”,借“留守孩子的信”这一情感载体,一方面深情地表达了孩子对爸爸的热切守望,另一方面也不露痕迹地点示了“爸爸”对全家人的真情守望,它表达思想感情的招术,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中“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语,何其相似乃尔!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想起了盛云君在此之前写的另一首反映乡村儿童生活的诗歌。

菜花飘香

菜花飘香了啊
臂挽空空竹篮的小妹
你向窄窄的田埂走去
像你曾经
背一只瘪瘪的书包回家
每一次  把蜜蜂的歌唱
听成哭泣
小妹  回想今春的风儿有多冷
燕子没来
提前的雷声像不像
父亲酒后的吼
止住你的哽咽
及一副眼镜
苦口的劝
又一阵小雨过去   小妹
你握惯铅笔的小手
扯一把鲜嫩的野草
一串清脆的铃声就遥遥传来
小妹啊  此刻你有没有在想
同龄的孩子
正让吟诵挤满小屋

很显然,诗人在此处“关注”的是一个失学女童。循着看似浅白如话却又饱含关怀、深藏意蕴的字符,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不幸的女童,本该与同龄的孩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耳闻“一串清脆的铃声”,“让吟诵挤满小屋”,而她由于贫困(或许是笔者臆想),由于“父亲酒后的吼”,哪怕还有“一副眼镜”“苦口的劝”,仍然只能“背一只瘪瘪的书包回家”,“向窄窄的田埂走去”,用“握惯铅笔的小手,扯一把鲜嫩的野草”;更为伤悲的是,本该花朵绽放的年华,她却“每一次/把蜜蜂的歌唱/听成哭泣”!多么强烈的反差!多么富有张力的点染!诗人“剪辑”女童“臂挽空空竹篮”走向窄窄田埂的镜头,再借助电影蒙太奇,组接不同时空,“回放”既往生活,并配以“旁白”,自然、连贯地“刻录”了菜花飘香时节一个乡村女童品尝辍学之苦、体验生活之累的画面,令人读之,无不动容扼腕。行文走笔中,一个“空空”,语带双关,既指女童竹篮空无一物,又指女童因辍学而内心空落落的情状。“每一次/把蜜蜂的歌唱/听成哭泣”一语,妙用移情,力透纸背。因为失学,失去了童真的欢乐,所以平日里听过的蜜蜂的歌唱,此刻也仿佛在为她哭泣、伤悲。蜜蜂也知“我”的心!诗人工于炼句,颇有杜工部《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韵。

诗人对辍学女童是充满怜惜和关爱之情的。这不仅体现在他善于营构画面、锤炼字句上,还在于他借助环境气氛的烘染,令人对那个女童掬一捧同情之泪,如“今春的风儿有多冷”“又一阵小雨过去”等句。诗人让花季女童置身于一个凄风冷雨的环境里,天地之大更衬出女童的孤苦无助。其实,诗人选取的“菜花飘香”这一意象,也有助于诗情的点染。想一想,菜花黄了,随风摇曳出阵阵清香,阳光洒照,陪伴着歌唱的蜜蜂和劲舞的蝴蝶。大自然如此生命洋溢,华光灿烂,而可怜的“小妹”竟失学了。

盛云君情注儿童世界,致力于儿童诗的创作体验,自然常有“精彩”呈现。那些散见于《诗刊》《光明日报》《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等名刊的儿童诗作,恰如闪耀的星星,映亮了孩子的心空。他的《叶的背影》第二卷《春天的倒影》中,“大批量”收录的以儿童的视角打量、审视世界的诗作,堪称他滋养童心、呵护未来的精美膏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盛云君的儿童诗自然是泉源不断、汩汩流淌的。诚如他的诗友许少璋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那样,“很多次了,我看着他在诗中率性书写一派蛙鸣虫唱的乡村印象,流露一片与女儿相处的率真父爱,或者一盘未了的棋局、一只安静的橘子、一丛金黄的野花。我深深知道,能够让盛云停驻下来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不被抽空的细节和真实的生活。”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盛云君还参与了湖北名刊《洈水》杂志的诗歌编辑和松滋市实验中学校刊《二月风》的策划、主编。在披沙拣金的选稿、改稿中,在与老诗人、小诗人的书面交流中,他获取了很多快乐,掌握了第一手素材。尤其是2004年初,盛云君进入“榕树下”全球中文原创作品网“对话”社团,任评论员,随后应邀担任中国青年诗歌网的版主和“秋语原创”文学网的编辑后,在与海内文朋诗友切磋、唱和中,他的文学视野日渐开阔,创作热情持续高涨。这些生活体验可谓他的一笔丰厚的财富。

笔者曾任家乡教育报编辑数年,后应邀做《洈水》杂志责任校对十载,有幸拜读过盛云君不少诗作。我真切地感觉出,他格外尊崇“好诗应好读”的原则,努力寻找一种“清新而亲和、平易却深邃,易于大众接受又便于独抒性灵的言说方式”,恰如《漫斋语录》中“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的精辟论述。盛云君将其提炼为“意浓而语淡”一语。所谓“语淡”,在他看来,即语言平实浅近,通俗易懂,无故弄玄虚之感,不令人眼花缭乱;它足以推倒作者与读者心灵的栅栏,让读者轻快自如地进入诗歌的“场”中,借语言的“淡”化,抵达“意浓”的境界,岂不快哉?

感谢盛云君,他在如痴如醉地关注儿童世界,如琢如磨地进行创作体验的过程中,带给我们诗意的分享和精神的洗濯,尤其是他对留守儿童、失学女童的倾情关注。愿我们在“麦香”“菜花飘香”时节,都把人文关怀的目光投向那个群落吧,与多情、多才的盛云君一同守望!

(作者系湖北省特级教师、海南省引进特级教师,现供职于儋州市第二中学)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返回顶部